
智慧广场“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72-73页智慧广场。 [教材分析] “找规律”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数量关系”主题,是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新增内容。教材通过“庆祝六一儿童节”这一真实的情境引入对重复排列的简单规律的探索。通过“小朋友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还可以怎样表示小朋友的排列规律?”、“从上图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规律?”等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发现规律、描述规律、表示规律、应用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推理意识。通过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规律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探索用数字、字母或符号表示简单情境中的变化规律。 2.在发现规律、探索规律、表示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变中有不变”,感受一一对应思想,感受数学知识本质,能运用规律进行判断与预测。 3.通过对规律的发现、表示与应用,发展符号意识和推理意识。 4.感受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规律无处不在,体会数学规律之美,培养热爱数学的兴趣,提升欣赏美、运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规律的含义,用数字、字母或符号表达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本质,感受同一规律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 [教 具]多媒体课件。 [学 具]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一)观察情境图,发现规律 呈现“六一”儿童节教室情境(见图1)。 师: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同学们精心的布置了教室。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小朋友的排列有规律。 预设2:两朵红花,一朵绿花;两朵红花,一朵绿花...... 预设3:一个星星,一个月亮;一个星星,一个月亮...... (二)初步感知小朋友的规律 师:小朋友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预设:两个女生、一个男生,两个女生、一个男生...... 师:我们把这个规律用汉字表示出来。 预设:女、女、男,女、女、男,女、女、男...... 师:几个为一组?请圈一圈。 预设学生圈画。 师:第一组里的排列是怎样的?第二组、第三组呢? 预设:每一组都是按照“女、女、男”的顺序排列。 师:像这样,3个为一组,每一组按照“女、女、男”的顺序重复排列,我们就说小朋友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师:如果有更多的小朋友排下去,下一组是怎样的?再下一组呢? 预设:写不完,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这一环节中,创设学生熟悉的“庆祝六一儿童节”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初步感知各种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用汉字表示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对规律进行初步感知,为进一步表示规律做好准备。 二、探索交流,表示规律 (一)自主探索表示规律的方法 师:还可以怎样表示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预设1:○○△,○○△,○○△...... 预设2:1、1、2,1、1、2,1、1、2...... 预设3:AAB,AAB,AAB...... 师:用图形、数字或字母能表示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吗?如果再写一组,应该怎么写? 预设:可以表示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二)对比不同的表示方法 师:比较这些不同的表示方法,有什么发现? 预设1:他们表示的方法各有不同。 预设2:这些不同的方法都表示了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师:同一个规律可以用图形、字母、数字等不同的形式来表示。 师:这些表示方法和汉字相比,有什么优势? 预设:用图形、字母或数字表示比用汉字表示更简洁、清晰。 (三)表示图中其他规律 师:从上图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规律?你能用简洁的方法把它们表示出来吗? 预设1:小花的排列规律:AAB,AAB,AAB...... 预设2:星星、月亮的排列规律:1、2,1、2,1、2...... 师:观察小朋友、小花、灯笼的排列规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