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5397

主题活动 身体上的小尺子教学设计(4课时)-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0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5660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主题活动,身体上,尺子,教学设计,4课时,青岛
  • cover
身体上的“小尺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2-97页。 [教材分析] “身体上的‘小尺子’”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综合与实践” 第一学段领域“身体上的尺子”的主题活动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后安排的一个实践活动。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实际操作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材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真实情境,引发学生提出真问题。真实的实践活动,又进一步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首先,主题图呈现了四个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生活素材,包括用“拃”做一件衣服,用“步”量院子的长,用“脚”量门框之间的宽,用“庹”量衣柜的宽,让学生直观感受“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身体尺”的便捷性。“实践探究” 环节侧重引导学生在真实活动情境中进一步了解“身体尺”、体会“单位”的选择和创造,积累测量活动经验,逐步加深对度量思想的体会。 教材编排了多样的、具体的、变化的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多层次的深度体验中感知“身体尺”的作用,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量感。第一次是测一测“身体尺”,引导学生运用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动手测量并记录数据,通过比较发现“身体尺”之间的关系,丰富估测的经验。第二次是用“身体尺”量,引导学生用“身体尺”作为测量工具,开展实际的测量活动,如用“庹”作单位测量黑板的长,用“拃”作单位测量沙发的宽,用“步”作单位测量公园里小桥的长等,测量场景的设定由校内延伸至校外,进一步拓展探索的空间。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可感、可触、可视、可估到实实在在的“量”,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发展量感。 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数学文化,可以将主题置于数学史的背景下,有助于促进学科融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材中的数学故事小讲堂,通过“你知道哪些与古人有关的‘身体尺’的故事呢?”这一问题,将学生引向对“身体尺”历史的探究。教材呈现了《孔子家语》中“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这一数学文化内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展示了文字中蕴含的意思,让学生感受在没有准确计量工具时,古人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工具进行测量的智慧。胡夫金字塔与腕尺的故事,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借助讲故事、戏剧表演等形式,呈现出更多的有关“身体尺”的历史故事,体会“身体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测量长度的知识,了解身体上的一些“长度”;能用身体上这些“长度”测量教室以及身边某些物体的长度。 2.能记录测量的结果,能与他人交流、分享测量的经验,发展量感。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了解古人与“身体尺”的故事,体会“身体尺”的价值,并能条理清晰地与同学交流分享,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灵活选择合适的“身体尺”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加深对度量思想的体会。 [教学难点] 能运用软尺和直尺准确测量“身体尺”的长度,灵活选用“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完整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收获。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米尺、直尺、软尺、卷尺。 [学 具] 米尺、直尺、软尺、卷尺、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学习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知 1.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预设:厘米和米。 师:请你和同桌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厘米和1米。 学生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厘米和1米的长度,师展示标准的1厘米和1米的长度。 2.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怎么办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个绘本《我家漂亮的尺子》,从中找一找没有测量工具时,妈妈是利用什么测量的?(展示课件:“我家漂亮的尺子”绘本) 预设:用手尺。 师: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