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常德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初以来,随着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跨学科研究日益深入,人们发现,自然界及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人类需要处理越来越“复杂、变化、多样”的问题。系统科学的创始人贝塔朗菲在当时就指出,“我们被迫在一切知识领域中运用‘整体’或‘系统’概念来处理复杂性问题”随着整体论在现代生物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成功复兴和发展,这种特别关注“整体性”的系统思维方式受到许多学科的认可,并被应用。 尽管不同学者或学派对系统的定义各有侧重,但都强调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系统之所以成为系统,或者说具有系统性的关键。贝塔朗菲将系统定义为“相互作用着的若干要素的复合体”。这种相互作用指的是:“若干要素(p),处于若干关系(R) 中,以致一个要素p在R中的行为不同于它在另一关系R中的行为。如果要素的行为在R和R中并无差异,那么就不存在相互作用,要素的行为就不依赖于R和R。”也有学者认为“一个系统是客体与客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集合”。美国纽约大学的乔治·克勒尔在其著作中,用一个简单形式的公式 S=(T,R)来定义系统,并赋予系统要素与关系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中:T 代表任何可以想象的任何事物的集合,R代表定义于T的任何可能的关系。可见,不管学者们如何定义系统,都在强调组成系统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既相互区分又相互作用的关系或者关系网络,以及在宏观层面新出现的组成要素所不具有的整体性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系统的概念就是对关系性的把握,系统哲学强调要素间的“关系性”比要素的“实体性”更重要,从而区分于近代以来的机械论哲学。 系统科学在对系统存在与演化的研究中发现,系统只有在开放的条件下才能生存,开放性是系统能够向有序方向演化的必要条件。比利时物理化学家伊利亚·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正是以开放系统与负熵理论解决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生物进化理论关于“时间箭头”的矛盾。耗散结构理论以开放系统为研究对象,它指出,一个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变化达到一定值时,可以通过内部的作用产生自组织现象,使系统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自发地转变为时空上和功能上的宏观有序状态,形成新的有序结构。由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兰提出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则进一步揭示了系统的开放性与复杂性突现机制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开放性能够形成一种适应性,进而突现出系统的复杂性:要素如果是一种具有适应性的主体,它们不仅能够相互适应,而且能够将从环境中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并再次向外界环境输出,形成一种因果反馈环,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能力,更主动适应环境,产生新的有序整体并不断进化。可见,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性、系统对环境的开放性是系统之成为系统、并能够有序演化的必要条件。克勒尔认为,系统科学是集中研究系统的“系统性”性质,而不是研究它们的“事物性”性质。 (摘编自范冬萍《论探索复杂性的系统哲学与系统思维》) 材料二: 古罗马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忒修斯之船”的问题:忒修斯有一艘船,可以在海上航行几百年,船体如果有木板腐烂,会被新的木板替换掉,久而久之,这艘船的所有木板都被换过一遍,请问这艘船还是原来那艘吗?古往今来,人们对此争论不休。其实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一个物体是否等于组成它的各个部分的总和?而如果从系统角度出发,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忒修斯之船”是一个系统,系统不是一堆事物的简单集合,而是由若干相互连接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功能的整体。所以,即使组成这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