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6405

6 老山界 同步课时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2-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76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七年级,语文,初中,统编,学年,2025
  • cover
6 老山界   赓续红色基因,我们重走长征路,感受先辈的英勇与坚韧。每一步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每一次回望都是对英雄的致敬。班级开展“传承长征精神,感悟红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练基础 【任务一:设计活动线】 1.(新考法:解读活动框架)以下是筱熙为本次活动设计的提纲,请围绕其写一段解说。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任务二:分享长征事】 2.下面是杨杨在活动过程中分享的长征故事。请你阅读后完成后面的任务。 1934年冬,中央红军在突破敌人的湘江封锁线后,来到了“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晚上,在一尺来宽、一边是悬崖的石头路上,战士们 ① 然入梦。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 ② ,刺入肌骨。夜深人静,风在呜咽,但战士们心中的信念却越发坚定。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横线①处的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yān  憨     B.yàn  酣 C.yē  憨     D.yè  酣 (2)填入文中横线②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咄咄逼人    B.寒气逼人 C.不可捉摸    D.锋芒毕露 【任务三:重走老山界】 3.请你根据《老山界》及相关资料,为“重走老山界·传承革命精神”研学活动制作一份研学攻略,让参与研学的同学顺利完成研学任务。 (1)【绘行军线路】此次研学活动将重走当年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路线。请根据文章内容,绘制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行军路线图,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说。 (2)【做行军评价】如果要你向参与研学的同学介绍行军路线的难易程度,你会选择文中哪句话进行评价 请说说你的理由。 (3)【说行军体验】活动组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的几处细节分享给大家,请你任选一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感受或体会。 ①写标语防止拆瑶民篱笆 ②沿“之”字形山路向上攀爬 ③夜宿险处 (4)【绘沿途风光】翻越老山界的途中也不乏美丽的风景,在研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拍摄记录红军当年目睹的美景。请阅读第22段,为其命名,并解说画面内容。 【任务四:传承革命志】 4.(新考法:情境中辩论)对于筱熙提出的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重走长征路的构想,子轩不以为然:“我们国家繁荣富强了,我们不需要学习发扬长征精神了,无须重走老山界。”请你对他的观点进行反驳,并就作为中学生应如何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说说自己的看法。 练能力 【任务五:解读长征文】 为进一步理解长征精神内涵,感悟红色文化,筱熙展示了罗元生《驻足长征渡口》一文供同学们学习交流讨论,你也一起参与并完成后面任务。 驻足长征渡口 我来到于都河畔当年红军长征的渡口时,已经是晚上7点左右了。驻足在渡口码头与浮桥旁,抚摸着由杨成武上将题写的“长征渡口”石刻,突然之间,我感觉到在冬日的黄昏后有种温暖的情愫在我胸中升腾。晚风中的于都河,只是静静地流淌着。 她,无言无声。然而,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她的内心深处是那样地呐喊和嘶鸣,如一座火山迸发。 这个渡口记得。90年前,那个秋天的四个夜晚,于都河上没有一座桥。为了帮红军搭桥,于都出现了家家户户“夜不闭户”的奇观:为解决架桥缺少木料的问题,许多群众把自家的床铺、门板,甚至老人留着的“寿木”,都捐献出来了。最难得的是,于都的30万父老乡亲保守住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他们白天搭浮桥,摆渡船,黎明即把桥拆掉,就是为了不被敌人发现。最终,让8.6万红军在8个渡口,顺利地渡过了于都河。 这个渡口记得。90年前,“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的情景:于都河两岸,男女老少,手捧草鞋、食物、银钱,为红军送行,向亲人们道别。“深夜,秋风吹动着残枝败叶,吹动着一泻千里的于都河,吹动着身着单衣的指战员们。寒气很重了,我们回首眺望对岸举着灯笼火把为红军送行的群众,心里不禁有股暖融融的感觉。”时任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团长的杨得志后来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