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7561

第13课 《茎的奇妙》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1450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3课,茎的奇妙,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课题名称 第三单元《植物的秘密》 第13课 茎的奇妙(总课时:2) 教材 分析 承接第一节课“植物的这些器官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的讨论,继续展开本节课的学习--茎。本节课的研究方式、方法与“根的奥秘”这课很接近,教材都是按“观察外形结构→探究功能作用”的认知逻辑,编排了两个相应的进阶活动。引领学生观察比较茎的形态特征,尝试归纳茎的概念,猜想茎的作用,基于实验探究茎的运输水的功能。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能描述植物茎的外部形态(茎有不同的样子,茎分节,节上着生有叶和芽)。知道茎具有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撑开枝叶、运输水分。 2.科学思维:有序观察、比较发现茎的外部形态特点,并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进行表达。 3.探究实践: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取证据,证实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4.态度责任:感受到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探究植物茎奥秘的兴趣。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细致、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 重点 认识茎,并探究茎的运输功能 教学 难点 根据探究目标来设计实验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环 节 一 导入 提问:植物的茎是什么样子?茎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用问题导向,激发学生好奇心,导入课题。) 环 节 二 观察比较植物的茎 (1)提出观察要求:观察描述不同植物的茎的样子,比较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2)出示观察对象:课件展示教材P33和P34的6幅图片。(有条件的提供实物或当地的典型植物)。 (3)观察、描述、交流。 (4)小结:茎的形态不一,有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茎分节,节上着生有叶和芽。 (5)思考:想一想,茎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初步建构茎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植物的茎进行分类。(这点学生认识到不同即可,在后续中学生物课中会有更深入的学习。)然后归纳这些植物茎的相同。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操作层面上,将“思与做”结合在一起,“茎对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呢?” 引发学生暴露自己原有的认识。) 环 节 三 探究茎是否运输水分 (1)学生提出假设并阐述理由。 (2)提供材料,启发学生想出实验的大致思路———让茎浸在水中,如果茎运输水分,那么剪断茎后会有所发现。 (3)思考:怎样才能确保看到的水分是茎运输上来的?怎样便于观察? (4)学生讨论后,给出实验方法:把白色月季花插在染成红色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再剪断上部的嫩枝,观察剪断的嫩枝是否留下了红水的痕迹。 (5)提供不完整的研究计划框架,分组撰写研究计划并予以完善。 (6)实验,搜集证据,并记录研究过程。 (7)实验结果汇报。 (8)拓展学习:课件展示教材P36关于变态茎马铃薯的介绍。 (9)想一想:植物的茎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设计意图:在上一个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展开对于“茎是否运输水分”这一问题的实验研究。研究的方法与模式与研究“根是否吸收水分”类似。) 环 节 四 课堂小结 茎能运输水分,将根吸收的水分输送到叶和花。 环 节 五 巩固应用 1.植物的茎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2.植物的茎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教学反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