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7563

贵州省安顺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2-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8次 大小:40372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贵州省,语文,答案,PDF,试卷,监测
  • cover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I 1. 答案:A 解析:材料二指出“遵守这几条规律是思维正确、合乎逻辑的基础和前 提”,但并非因为逻辑思维的规律大体是这三条,A选项因果关系错误。 2. 答案:C 解析:中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素养,对国家软实力和国民素质提高 有积极影响,但“都会得到提高”表述过于绝对。 3.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楚人对矛和盾的描述相互矛盾,违反矛盾律;B选项运 用夸张手法,不存在逻辑矛盾;C 选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 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活着”和“死了”并非针对同一层面,不违 反矛盾律;D 选项对“《红楼梦》值得读”和“不值得读”这两个相互 矛盾的判断都否定,违反排中律 。 4. 答案:这句话违反了同一律。“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中的“人” 是集合概念,指人类整体;“张三是人”中的“人”是个体概念,指具 体的个人。这里前后两个“人”概念不同,却在推理中当作同一概念使 用,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解析:根据同一律的概念,分析句子中“人”这一概念的不同含义。 5. 答案:①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开篇指出中学生学习逻辑的必要性, 然后阐述逻辑学对中学生的重要性,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能让读者快 速把握文章主旨。②材料二采用并列结构,分别阐述同一律、矛盾律和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使读者对逻辑思维规律有 全面、清晰的认识。 解析:分析两则材料的行文结构,从条理、内容呈现等方面阐述表达效 果。 (二)现代文阅读 II 6. 答案:B 解析:A选项,文中雪的描写不只是为了衬托“梅”,还营造了氛围, 推动了情节发展;C 选项,小说中院内含苞待放的梅与画中的梅、诗中 的梅内涵不同,院内的梅象征生机与希望,画中和诗中的梅更多承载着 王维对故乡的思念;D选项,王维隐居礼佛不是为暗示“诗佛”身份, 而是他内心逃避现实、寻求解脱的体现。 7. 答案:C 解析:文中未提及小说取材于真实事件,C选项“取材于真实的事件” 说法错误。 8. 答案:①“未知梅”指王维不知道故乡窗前的梅如今长成什么模样, 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②“未知梅”也暗示王维对自己未来的迷茫, 他因曾被迫任职于安禄山,不知如何面对家人和朝廷,就像不知那株梅 的状况一样。 解析:从王维对故乡梅的情感和他自身的处境两个角度分析标题内涵。 9. 答案:①多才多艺:王维琴棋书画精熟,当年一曲《郁轮袍》倾倒 众人,且能作画题诗,展现出他的才华。②重情重义:对故乡的人和事 充满牵挂,对妻子、祖母等亲人的情感深厚,体现出他的重情。③内心 矛盾痛苦:因被迫接受安禄山授予的官职,他内心充满自责,既想回家 又无颜面对,陷入痛苦之中。 解析:结合小说中王维的行为、语言和经历来分析其形象特点。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 答案:水非石之钻/绳非木之锯/然而断穿者/积渐之所成也 解析:“水非石之钻”“绳非木之锯”结构相似,各自表意完整,应断 开;“然而断穿者”表转折,引出结果,与前文断开;“积渐之所成也” 解释原因,单独成句。 11. 答案:D 解析:“志趣自成”的“成”是养成、形成的意思;“遂成枯落”的“成” 是变成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D 选项错误。 12. 答案:D 解析:材料二主要强调对才锐后生要加强管束,使其熟读经学,养成良 好品德,未提及磨本性与才智发挥的关系,D选项错误。 13. 答案:(1)不深入山谷,就不知道大地的深厚;不学习六经,就 不知道智慧的深邃。(2)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 读儒家经典,用宽容厚道、恭敬谨慎(的道理)教导他们,不要让(他 们)和轻浮浅薄的人交往相处。 解析:(1)“测”是深入;“游”是学习;“智之深”是智慧的深邃。 (2)“简束”是约束和管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