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7713

河南省周口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2-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755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南省,周口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
  • cover
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周口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处理好人与水之间的关系,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就是根据岷江的洪涝规律和成都平原悬江的地势特点,因势利导建设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不仅造福当时,而且泽被后世。”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在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在漫长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人水和谐,在尊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的基础上,建起了许多大型生态水利工程。“水利”一词,较早见于《吕氏春秋》,主要指防止水害灾难和利用水力资源的事业。重视水利,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历史特征密切相关。历史上,农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主要地位,而我国农业又以灌溉农业为主,对于灌溉、防灾等水利工程的社会需求较大,因而建成许多水利工程。比如先秦时期的引漳十二渠、芍陂、都江堰,以及完成于元代的京杭大运河等,在很长的时间里支撑着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的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我国古代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之所以能经受住漫长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保持满足人的需求与尊重自然规律之间的平衡,做到既保护自然又利用自然,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福建省的天宝陂始建于唐代,这座集引水灌溉、排洪排涝和蓄淡拒咸于一体的大型生态水利工程,位于河流弯道下游河势较高处,既可拦蓄淡水,又可抵御咸潮上溯。同时,利用弯道环流原理,水砂分离,引清水自流灌溉,在航运、引水、灌溉、泄洪、排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出顺应自然、因势利导的高超生态智慧。这种生态智慧,集中体现在坚持整体性、系统性的自然观,将人与自然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来看待。 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他强调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不以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时刻都在与自身之外的自然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借以满足自身需求。自然界的运行,也不可避免会对人类生存发展发生作用。 (摘编自赵渊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生态智慧》) 材料二: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领导人民兴修水利、驱除水患、发展生产,这一历史传统是百年党史重要内容。治水的巨大成功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撑,也造就了遍布中华大地的众多红色水利遗产。红色水利遗产承载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意义与价值,构成了内涵丰富的价值体系。 一是历史价值。红色水利遗产是特定历史时期,在特殊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特有的组织形式、生产力水平和精神状态下,党领导人民建设水利设施的历史见证。如荆江分洪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工程质量之佳令世界注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修建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充分展现了中华儿女在党领导下的伟大力量,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二是社会价值。红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