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8387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5-12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62102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必修,选择性,2019,教版,3份,练习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分值:84分] (选择题1~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2023·河南开封月考)下图为“大西洋部分海区年平均每日从海洋输入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等值线分布图反映的是_____两者之间的热量补给关系(  ) A.太阳和陆地 B.海洋和大气 C.太阳和大气 D.太阳和海洋 2.图中A处的值可能是_____×0.484W/m2(  ) A.230 B.180 C.110 D.90 (2023·湖南岳阳质检)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太平洋部分海域厄尔尼诺年和正常年份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完成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  ) A.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高 B.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低 C.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 D.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部海区气流下沉 4.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  ) A.南赤道暖流势力增强 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南美洲西部干旱区出现“绿洲” D.全球范围内冰川储量增加 (2024·浙江宁波模拟)沃克环流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侧表层水温差异形成的大气热力环流。下图为“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5~6题。 5.当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沃克环流分别(  ) A.减弱、减弱 B.加强、减弱 C.减弱、加强 D.加强、加强 6.当沃克环流较强时(  ) A.南美洲太平洋沿岸降水多 B.澳大利亚山火发生频率较高 C.我国南方容易出现洪涝 D.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较强 (2023·江苏无锡期末)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海区(NINO3.4指数,170°W至120°W、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气候平均状态0.5 ℃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下图示意2017年9月~2022年5月关键海区海表温度距平。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时间段最可能处于拉尼娜状态的是(  ) A.2017年9~12月 B.2018年3~8月 C.2019年2~5月 D.2020年8~12月 8.2022年5月(  ) A.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上升气流增强 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低纬信风减弱 D.秘鲁西部沿海渔业减产 (选择题9~16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2024·江苏连云港调研)“海浩”是指海面上出现白茫茫云雾的现象。某年1月7日清晨,青岛经历寒潮天气时,青岛近海海域像开了锅,海面上“蒸汽腾腾”,海水仿佛被煮沸了一般,船只、海岛影影绰绰,仿佛置于云层之上,如梦如幻。下图为“青岛近海海面出现的‘海浩’奇观图”。据此完成9~10题。 9.“海浩”景观的形成反映出(  ) A.海—陆间的水汽输送 B.海—气间的水热交换 C.海面风力较小 D.水温低于气温 10.“海浩”景观的形成有利于(  ) A.加大海—气间热量差异 B.维持水热平衡 C.加大海—气间水分差异 D.维持大气稳定 (2023·福建宁德期中)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暖事件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冷事件则被称为拉尼娜现象,冷暖事件发生时,热带太平洋海洋表面温度出现显著异常,导致海洋环流异常。下图示意热带太平洋海平面以下100~200 m温度异常的平均状况(单位:℃)。图中实线表示温度异常偏高,虚线表示温度异常偏低,图中等值距为0.2 ℃。据此完成11~12题。 11.当热带太平洋海域海洋表面出现图示温度分布特征时(  ) A.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海平面下降 B.热带西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升高 C.太平洋西岸地区河口咸潮严重 D.太平洋西岸地区海陆间循环减弱 12.若热带太平洋海域东西两侧的海洋表面温度发生互换,则(  ) A.热带太平洋东岸离岸风势力增强 B.热带太平洋东岸离岸风势力减弱 C.太平洋东岸秘鲁渔场产量增加 D.流经秘鲁沿岸的寒流势力增强 (2024·安徽安庆月考)下图为“过去50年6月~8月厄尔尼诺(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