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8848

第9课 木兰诗 第2课时 教学设计-【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02-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15468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课堂,9课,木兰,2课时,教学设计,无忧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木兰诗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诗歌,体会其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积累重点文言词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从“英雄气概”和“女儿情———两方面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优秀品质及 爱国精神; 4.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分析本文对偶、互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诗歌,体会其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积累重点文言词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 从“英雄气概”和“女儿情———两方面品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学习木兰的优秀品质及 爱国精神; 2.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分析本文对偶、互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任务: 任务一 知识积累(预习检测) 任务二 诵读诗文,品音韵 任务三 译读诗文,懂诗意 任务四 整体感知,讲故事 任务五 人物评说,析形象(骁勇善战的英雄&淳朴的劳动女子) 任务六 精妙语言,我来品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理解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 任务四 整体感知,讲故事 1.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 2.结合下面的剪纸艺术梳理故事情节 3.【小组活动】笔尖下的课本插图 4.【探究】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如何安排的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分析讨论】 1.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 征战沙场 第三部分(第5段) : 建功受封 第四部分(第6-7段) :辞官还家 学习任务单 《木兰诗》叙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多次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皮影戏等多种艺术形式。精读课文,结合下面的剪纸艺术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诗歌内容。 【小组活动】 笔尖下的课本插图 请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关注细节,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幅插图。 【探究】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如何安排的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详写战前准备、战后团聚,略写战斗生活。 作用: (1)有利于丰富木兰的人物形象; (2)突显主题,赞美了她的忠孝两全的品质; (3)略写战争场面,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冷淡与远离。 任务五 人物评说,析形象(骁勇善战的英雄&淳朴的劳动女子) 1.自由朗读诗歌,小组内交流,说说木兰的传奇的英雄形象体现在哪些地方。 2.说说木兰的淳朴的劳动女子形象体现在哪些地方?同学们继续探讨、品析。 自由朗读诗歌,小组内交流讨论,说说木兰的传奇英雄形象体现在哪些地方。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她奇在作为一名女子,在家庭、国家危难之时,能承担起家庭和国家的责任,不顾传统观念的约束,乔装打扮,义无反顾地替父从军。她的家国情怀,她的勇敢担当让人称奇。 木兰不仅是一位骁勇善战的英雄,还是一位淳朴的劳动女子。诗中许多情节都有所体现,请同学们继续探讨、品析。 辞别家人奔赴战场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细致描写了她离家越远思亲越切的心理,真实再现了一个初次离家、孤单思念亲人的女子形象。 辞官还家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她虽然立了大功,却辞官不就,只想回到故乡,享受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