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9622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日期:2025-04-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69076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一轮,纲要,历史,中外,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从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考 情 分 析 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高频考点,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2.情境设计:多利用文献资料、考古发现及最新研究成果创设情境。如(2023·湖南卷,1)城头山古城遗址;(2023·1月浙江选考,1)良渚古城遗址;(2022·全国乙卷,24)商、西周青铜器铸造地图;(2022·海南卷,1)船型屋的建造 3.核心考向:中华文明的起源特征;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统治思想变化;早期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原始社会———夏商西周) 总体特征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产生,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原始社会晚期实行禅让制。夏、商、西周进入奴隶制社会,形成了以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集权程度不高,管理比较松散。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刀耕火种,工具材质主要为石、木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集体劳动,产品平均分配。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剩余财富的出现,社会分工发展,阶层贫富分化加剧,文明产生。井田制是商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国有制,工具材质主要为石、木等;青铜铸造业发达;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商朝甲骨文,西周金文或铭文;商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商周时期统治思想由神本向人本转变,西周时期“敬天保民”思想产生。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原始社会———夏商西周)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3.了解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演变 4.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梳理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原始社会 1.旧石器时代: (1)生产生活: (2)文化遗存: 打制石器; 渔猎采集; 群居生活 穴/巢居;迁徙; 学会用火。 元谋人(云南) 北京人 (北京周口店) 2.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 (1)生产生活: (2)文化遗存: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辽河流域: 分布特征: 仰韶(彩陶、粟);大汶口;龙山(黑陶) 河姆渡(水稻、养蚕缫丝);良渚(玉器) 红山(玉器、祭坛和神庙)。 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3.原始社会组织: (1)母系氏族: 旧石器时代晚期 特征: 生产力十分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没有阶级差别,地位平等原始民主制 (2)父系氏族: 新石器时代晚期 特征: 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分化、部落联盟。部落首领实行禅让制 考点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磨制石器;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生活逐渐稳定。 “农业革命”为人类文明社会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 (1)随着家畜饲养业和农业的发展,人类由食物采集和渔猎型经济变为生产型经济。 (2)人类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 (3)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发展,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4)私有制逐渐产生,国家开始形成。 总之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文明社会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 [例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由游牧到定居生活。这一变化主要由于 A.农耕和畜牧业产生 B.早期城市出现 C.私有制逐渐产生 D.国家开始形成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材料: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风格影响所及,东到辽西和山东、南到江汉平原,达大半个中国。而具有江浙地区崧泽文化特点的陶器群也广泛出现在北至山东、西抵洞庭湖东岸的广大地带。长江中游大溪文化风格的彩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