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09627

第6讲三国至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2025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日期:2025-04-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35677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一轮,纲要,历史,中外,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魏晋至隋唐: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第6讲 考 情 分 析 1.频率题型:该部分是高考中频考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所涉及 2.情境设计:多利用文献、表格、示意图等史料创设新情境,如(2022·广东卷,3)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2022·湖南卷,3)九品中正制的兴衰;(2022·1月浙江选考,5)三省六部制;(2021·海南卷,5)元朝恢复开科取士;(2021·江苏卷,3)进士出身。利用原始史料、采用非选择题形式,对制度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考查,如(2023·6月浙江选考,22)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关系;(2023·湖南卷,17)唐代税制改革;(2023·1月浙江选考,23)三省制运行机制等 3.核心考向: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 命题趋势: 政治制度上,对于选官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依然是命题的热点; 经济制度上,对于赋税制度如租庸调制、两税法以及土地制度考查的较为频繁;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中外历史纲要上); 2、认识隋唐时期中国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择性必修1) 明重点 备热词 1.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2.隋唐时期的经济制度及政策:租庸调制、两税法。 门阀政治、士族、寒门庶族、官僚政治、制度创新、国家统一、三省六部制、政事堂、分割相权、科举制、租庸调制、两税法。 三、时空定位与阶段特征 制度之变 选官制度 西周:世卿世禄制 秦朝:军功爵制 汉朝: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唐朝:科举制 中枢制度 汉武帝前:三公九卿制 汉武帝后:中外朝制度 东汉:三公和尚书台 魏晋南北朝:三省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赋税制度 魏晋时期:租调制 唐初(780年前): 租庸调制 唐中后期:两税法 时空定位 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阶段特征 总体 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具体表现 政治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 社会稳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实行租庸调制;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的统治,最终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经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局面;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对外贸易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土地和赋役制度调整; 赋税上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思想 文化 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发展、全面繁荣、 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 民族、对外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阶段特征】 梳理必备知识 落实基础性 思考:九品中正制为何转向科举制? 材料一:梁末之乱,为永嘉南渡后一大结局,南朝士族在经过数百年腐化之后,于梁末被全部消灭。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材料二: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此前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投牒自列...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之举而不得。”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①士族没落,九品中正制失去存在基础 ②寒门庶族崛起,要求打破门阀政治 ③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④为了招揽有识之士 四、基础知识 一、官员的选拔和管理制度 1.官员的选拔:科举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