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课时 课题:单元导读课———明确任务 单元内容分析:第二单元单元说明本单元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分别选自或改编自《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呈现了四大名著的魅力。《草船借箭》集中渲染诸葛亮的“神”,他能知天气、识人心,巧妙地利用各方因素,以出人意料的方式“造”了十万支箭;《景阳冈》表现了武松的智勇双全,尤其是“智”斗老虎的场面描写,扣人心弦,凸显了武松的“智慧”;《猴王出世》讲述孙悟空出生的经过,以及找到“新天地”时的喜悦,生动地描绘了机智活泼、勇于挑战的“美猴王”的形象;《红楼春趣》则描写了“众人”放风筝的场景,显示了各人的不同性格,再以“贾宝玉”为主线串联全文,详略得当、条理清晰。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语文要素指向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五年级上册学生已掌握了“在场景和细节中体会感情”的阅读方法,六年级上册则安排了小说单元,让学生明白读小说应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的形象。从本单元的内部看,四篇课文都是在特定的场景中塑造了人物鲜明的形象。联系起来思考,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即联结了五年级上册“在场景和细节中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和六年级上册阅读小说的方法。因而,这一单元语文要素落实重在让学生感受名著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智勇双全的武松、勇敢无畏的孙悟空、率性痴情的贾宝玉,学生需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加以体会。这也恰恰是阅读名著最重要的方法。再联系课后题和《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可以发现教材还介绍了阅读名著的其他方法,如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借助背景资料进行理解等。总而言之,抓住“体会人物性格”这一主要阅读方法之后,还应综合运用其他阅读的方法,加深对文本内容理解,真正培养起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本单元还编排了《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旨在将课文内容搬到舞台上,引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之前,学生应先对自己感兴趣内容进行筛选和修改,接着考虑人物的性格,该记住哪些台词以及怎么表演,还要进行排练,制作适当的道具。这一系列的准备过程也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一次应用。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读后感”。读后感重在“感”,学生既可以介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也可以针对某一内容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引用文中的原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本单元的内容,可引导学生尝试写一写“名著中的人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梳理与提升。“词句段运用”的内容与理解本单元难懂的字词有关,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习得联系语境理解难懂字词的方法。“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鸟鸣润》,重在熟读成诵。本单元还编排了《快乐读书吧》,先询问学生———你读过这本书吗 重点介绍《西游记》的内容。再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希望———相信你可以读更多,推荐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本单元充分建构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方式,以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主要目的,多方合力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单元目标: 1.了解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2.了解单元课文结构、单元整体识字。 3.启动大任务,进行任务分析,小组分工。 单元主题:走进中国古典名著 单元内容 课题内容人物形象写法草船借箭本文是根据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