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11744

13.2超前思维的方法和意义课件(共26页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

日期:2025-04-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259520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2,必修,选择性,思想政治,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视频导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思考:中国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布局与发展体现了什么思维?该思维有什么意义? 提示:超前思维。 视频导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思考:中国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布局与发展体现了什么思维?该思维有什么意义? 提示:超前思维。 第十三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 第二框: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 第一目:超前思维的方法 第二目:超前思维的意义 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超前思维对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义重大。 科学精神:把握超前思维的要义,体会其在创造性预测事物发展态势方面的意义,掌握超前思维的基本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公共参与:立足现实,把握超前思维的方法,体会其在创造性预测事物发展态势方面的意义,用超前思维指导我们的生活,规划美好的未来。 1、超前思维的方法 2、超前思维的意义(哲学意义+现实意义) 结合书本p116-p.118,自主预习以下内容 提示 : (1)矛盾分析方法:分析把握了中日战争的性质,以及中日双方实力的特点,又分析了中日战争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的不同方针,最后得出结论“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2)推理的方法: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运用推理方法预测战争经历三个阶段; (3)调查研究方法:在对战争发展状况的把握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了解事实情况,分析、综合,认识战争规律,得出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中国的正确判断和预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的战争。 这是对中日战争矛盾的总体分析。具体而言,“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这些矛盾决定了这场战争要经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经过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情境探究 思考:毛泽东得出“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的结论采用了什么思维方法 (1)矛盾分析方法的客观基础 1、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事物的内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并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2)矛盾分析法的含义 矛盾分析方法是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 (3)运用矛盾分析法的意义 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见。 一、超前思维的方法 相关链接:定性预测与定量预测 随着现代决策的科学化,对具体事物的预测往往采用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预测:是对事物发展状况的直观估计和评价,比如采取历史类比推测相关事件的走势等。(分析矛盾的性质) 定量预测:是使用因素变量、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方法,比如回归分析方法、组合预测方法等,构建数学模型,借以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用于预测和推测事件的未来发展情况。(分析矛盾的程度) 注意:矛盾分析法是指运用矛盾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内部的各个方面及其运动的状况,以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它是定性分析的方法。 2、超前思维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 (1)超前思维要运用推理方法的原因 超前思维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 (2)超前思维要运用想象的方法的原因 由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