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10联盟2024级高一下学期2月开年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现代文阅读(35分) 寻求和塑造,首先是因为国家通过文教实践为人的灵魂打开了一条超越人世的精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神通道,而经史经典与古典教育则恰恰为这一精神通道构建了底层的根基和框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经典的学习能够将人塑造成精神有力的担纲者,这也正是中西文明无不强调经 材料一: 典在文教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因 虽然古典学在我国当代救育体系中尚未普及,但在传统的中西方教育实践中, (节选自戴晓光《古典学与博雅教育》) 古典学是一种有着千年之久的学问实践。从当今中国学人的学问意识来说,古典 材料二: 学意味着以中外古代经典和古典精神为取向的学问旨趣,同时包含着对中国、西 “传统”的含义,众说纷纭。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精神》中有一生动解说: 方、伊斯兰和印度等古代经典的研究,尤其以中国及西方的古典学问为首要内容 “传统必有‘持续’,如手上拿一东西没有掉,继续拿在手,是持也是续。”这 值得指出的是,古典学虽以“古典”为名,但并不单纯依据时间划分确立研究目 一说法将“传统”中人的能动性和责任感激活。对于延续二百余年、支流余裔蔓 标,其首先意味着一种古典学问的精神取向,并从这一视角出发对古今文明传统 延天下的桐城派而言,能持拿在手、使之未坠于地是何物?最简要的回答是书。 及历史政治现实得出深切的认识与判断。从古典学的角度来看待、研究中西人文 桐城人的“不丢”之书,不是一般的应试或通俗之书,而是古书中的经典;同时, 学问,本质上源于一种中国学人对自身文明复兴的文明意识,这也正是古典学在 桐城派阅读经典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泛泛而读,而是自有一套“经典学习技艺”, 博雅教育中能够发挥核心角色作用的关键所在。 这套技艺兼具技术性和社会性,在学习实践中能为读书人提供切实的步骤与工具, 博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或自由之艺。在古希腊文明的源初语境中,“自由” 能促进关于经典的记忆、体认与共享。大致而言,桐城派这套经典学习技艺包括 指的并非人的自由放任,而是指从束缚中获得超越一亦即克服来自身体本能和 经典主次的安排、文学思想的提炼、选本的编辑与更新、读书次第的设计、批,点 功利目的等更低欲望的束缚和奴役,从而获得与“必然性”对称的“自由”。寻 的传抄与过录、诵读之法的讲求等。桐城派的卓越之处,是在实践中逐渐将关于 求灵魂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抹除和无视普通、日常的欲望,而是意味着在诸多欲望 经典学习的点滴心得汇聚融合成较为具体的理论与方法,并转化或“拆解”为一 和目的之中寻求秩序。因此,自由教育,亦即博雅教育,本质上意味着一种对灵 套可以上手的技艺,所以响应者、受益者众多。桐城派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经 魂卓越性和真善美的追求,意味着人的灵魂潜质的全面伸展、升华与培养。 典学习技艺”也应值得关注。桐城派能演变成中国文学史上成员最多、延续时间 古典学的教育目标,与博雅教育具有一种精神上的高度契合。古典学的教育, 最长的文学流派,在桐城派作家的弘道精神、人才辈出之外,该流派的“经典学 旨在涵养渊懿文雅、刚健笃实、博学仁爱、明智切理的君子品质。也正是基于其 习技艺”有助推和塑造之功。 学问旨趣和精神取向,古典教育与博雅教育一样,都具有一种超时间性的恒久价 桐城派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传承方法,如以《古文辞类纂》 值,对于每个具体的“当代”而言,都值得成为教育实践中的珍贵环节。而且, 为中心的古文选本系列,影响深广。桐城派的选本技艺多有学者讨论,其中有一 无论是从博雅教育的历史实践来看,还是从其内涵本身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