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学科答案 1.A【解析】B项,依据原文内容,“亟需突破”包括了被动隐私让渡:C项,原文的意思是不能 过度保护个人信息,“可以忽视”于原文无据。D项,将原文并列的两个结论变成了条件加结 论,逻辑转述错误。 2.D【解析】原文“则应慎重对待”是态度,而“可以拒绝”是做法。 3.A【解析】材料一为总分总,材料二为总分,两者结构不同,论证的思路也不一致。 4.①将智能泛在化状态下的“个人隐私和数据”比喻成互联网企业和公共机构眼中的“美食”, 形象体现了互联网企业和公共机构对个人隐私和数据披露时的“有意无意”这一“贪婪”形象: ②用“联姻”来比拟“公共权力与经济权力”叠加成更大权力,使其对个人信息的“宰制”更 加形象化。 评分标准:每点2分。 ①答出“互联网企业和公共机构对个人隐私和数据披露时的‘有意无意’”给2分; ②答出“公共权力与经济权力叠加成更大权力来‘宰制’个人信息”给2分。仅答出修辞及其 形象化不给分。意思对即可。 5.①认真阅读平台协议,明确隐私让渡风险:②理性辨别和平衡既得利益与潜在危害:③及时合 理使用“被遗忘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每点2分) 评分标准:每点2分。参考答案是按照隐私让渡之前、之中和之后的基本思路向成年人提出建 议;学生没有按此思路答不作给分依据,只要能答出其中的要点就可以赋分。意思对即可。 6.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相关内容能力。D项“叙事整体上更细腻生动”错,材料二史 传叙事整体上更简炼,更客观,更接近历史真实。 7.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重要语句和标题的能力。B项“旨在引发读者对大唐帝国繁华 与风流的向往”错,目的是表现统治者的奢靡。 8。①命运的无力感。认为上好坊是最终归宿,表现挣扎中的李善德对命运无能为力的痛苦。 ②历经千辛万苦后的疲惫感。右腿“基本上算是废了”,索性瘫坐,是历经艰辛后的疲惫。 ③对任务的坚持,对结果的关注。眼观春明门,心中计算人力路程,等待最终结果。 ④对任务是否完成的忐忑、无奈。他已尽人事,只剩听天由命的等待。 9.①选择的人物形象不同。文本三选择历史事件中真实的中心人物来塑造,文本一虚构了历史深 处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不同。文本三精于剪裁,人物简略凝炼,仅一个“笑”字,点出人物与 事件的关联以及人物的受宠。文本一运用心理、肖像、动作、对比等多样的手法虚构丰富鲜活 的低层官员形象。 ⑧表达的主自不同。文本三借事件与人物的关联,设置悬念,抨击统治阶级的荒淫误国。文本 一通过小人物的命运,不仅批判上层的奢靡,也反映底层艰辛,小人物的坚守与悲哀。 10.BEG 11,D【解析】“开张圣听”是一个复合词,其中“开张”原意为“扩大、开放”,在这里引申为 “广泛地听取”,“圣听”则指明智的听闻,即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听”指“听闻”。不 一样。 12,B【解析】王安石《周公论》行文是以荀子为反面例子来驳斥的,王安石认为,周公不可能像 荀子所说的那样频繁地接见士人,应该通过立法治国,而不是仅靠个人的礼遇来治理天下。 13.(1)在这些人中我仅得到三位士人,来端正我的行为,来安定天下。(“于是”,在这些人 中、从这些人中:“以”,来:“正”,端正。每点1分,句意1分) (2)这些士子贤人,即使没有得到任用,却没有不被尊贵地奉养着的。(“是”,这些: 义级训:团结进取勤奋务实 樟树中学2027届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范围:寒假作业及所学内容 时 间:2月17日 命题: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隐私让渡主要指个人隐私因卷入公共利蓝,而依法予以必要让渡的情形。它反映了隐私 权和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