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14774

【岭南版】美术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0课《会跳舞的鸟》核心素养教案

日期:2025-05-06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5583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素养,核心,会跳舞的鸟,10课,单元,岭南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0会跳舞的鸟 教学设计 课题 会跳舞的鸟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六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创作,了解和掌握鸟类的动态特征及其表现方法。具备一定的审美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手工制作具有较强的兴趣,喜欢具有特色的美术活动。基于此可以结合他们的生活实践,充分利用学案,在课程活动中多引导学生分析、探讨,留足想象和创作空间,让学生感受提线玩偶的趣味,享受动手制作过程中的快乐,同时对富有创新意识、绿色环保意识的作品加以肯定和表扬。 2022新课标要求 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会跳舞的鸟》中鸟类动态特征的表现手法,以及如何通过色彩和线条来描绘出鸟儿跳舞时的灵动与优雅。这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手工技巧,还能让他们深入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和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丰富他们的美术知识和审美体验。2、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探究《会跳舞的鸟》的创作过程,如通过色彩搭配练习来提升对色彩运用的敏感度,以及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幅《会跳舞的鸟》的手工作品。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并通过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关注自然、爱护动物,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手工作品,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通过赏析《会跳舞的鸟》这一艺术作品,学生能够初步领略到作品中鸟类舞动时的灵动美感和艺术表现力。在赏析过程中,学生将培养对动态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学会欣赏并理解作品中色彩、线条、构图等元素的巧妙运用以及所营造出的欢快氛围。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将形成发现、感知、欣赏动态艺术之美的意识,提升个人的审美素养。(审美感知)2. 通过对《会跳舞的鸟》作品的分析,学生将理解如何运用色彩、线条、构图等艺术元素来捕捉和表现鸟类的舞动姿态。创作一件属于自己的《会跳舞的鸟》艺术作品,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创意风格。在此过程中,学生将锻炼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意实践能力,提升艺术创作和手工制作的技能。(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3. 通过学习《会跳舞的鸟》这一主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鸟类在自然界中的生活习性和文化象征意义。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鸟类艺术作品,学生将加深对自然生态和多元文化的理解,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同时,学生还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认识到艺术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加珍视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目标群体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大多在11-12岁之间,进一步接触系统化的美术课程。由于年龄相对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情感表达都处于发展到形成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充满好奇和兴趣,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可能更为突出。 重点 学习提线木偶的制作原理,并能准确地把握各种小鸟的外形特征进行创作表现。 难点 如何根据不同小鸟的外形与动态特征选择合适的表现材料。 材料准备 教学材料、举例艺术作品、引入视频、塑料瓶、筷子、卡纸、双面胶、杯子、剪刀、绳子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观看视频。非遗文化———提线木偶戏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汉族戏剧形式,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起于汉代,兴于唐朝。演员在幕后用手中的细线操控各式人偶,搭配独特的唱腔和音乐,极具观赏性。(出示图片)民间玩具———提线木偶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