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18652

【浙美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4.石头的“花衣” 课时核心素养教案

日期:2025-04-0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8427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素养,核心,课时,花衣,石头,单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2石头的“花衣” 教学设计 课题 石头的“花衣”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石头的“花衣”》这一课是浙江人民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课程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石头的形成和讨论石头的特征特点,从而强化学生对自然界物体美的感知;并通过引导学习湿拓印画出石头花纹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用艺术形式表现对石头的喜爱和创意物化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基本的美术创作技能,同时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2022新课标要求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探索石头的美丽和体验艺术创作过程,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形成美的意识和发现美的能力。2、在湿拓印绘画中,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达方式,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表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通过艺术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对传统和现代艺术的多维理解,并能将艺术与日常生活、自然环境相结合。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学生在进行湿拓印创作时,通过观察石头表面独特的花纹和纹理,能够培养对自然界中形态与结构的敏感度,提升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感知)2. 学生通过湿拓印技术,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对自然世界的感知,运用不同的色彩、纹理和形式表现个人的艺术风格,且:湿拓印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方式,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创意表现,如结合其他材料或构思新的形式,使得整个创作过程富有实践性和探索性。(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3. 湿拓印的技法可以与传统文化和自然的理解相结合,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种技法,了解更多关于传统艺术的技巧和表达方式,激发他们对文化的兴趣。(文化理解)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目标群体为一年级学生,他们大多在6-7岁之间,初次接触系统化的美术课程。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情感表达都处于发展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美术课程充满好奇和兴趣,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天赋和兴趣可能更为突出。 重点 认识石头的形成和石头上美丽的花纹。 难点 能够运用湿拓印的方式完成石头花纹的绘画创作。 材料准备 教学资料、水粉、画纸、石头、水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自然界的神奇魔法,给予石头丰富的形态和各式“花衣”,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这些“花衣”呢 (出示图片)2、观看视频。 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多彩的石头。 初步思考课堂问题,让学生了解本课所学内容。 讲授新课 小知识认识我国丰富的地貌小贴士:雨花石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的彩色卵石,主要产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雨花台地区。它们因其独特的色彩和纹理而受到喜爱,常用于装饰、工艺品制作和园艺。雨花石的颜色多样,包括红、黄、绿、蓝等,表面光滑,手感细腻,常常被用作风水石、吉祥物等。(出示图片)一、说一说问:观察并摸摸身边的石头,说说它们的质感、纹理有哪些特别之处。(出示图片)学生A:这是一块粗糙的花岗岩,表面有明显的颗粒感,触摸时感觉比较坚硬,纹理呈现出不规则的斑点和条纹,颜色主要是灰色和黑色,给人一种自然粗犷的感觉。(出示图片)学生B:这是一块光滑的河卵石,表面经过水流的冲刷,变得非常光滑,触感温润。它的颜色是浅褐色和米白色,纹理较为细腻,呈现出自然的波浪形状,给人一种柔和的视觉效果。(出示图片)提示石头的主要特点:光滑的、粗糙的、彩色的、透明的 (出示图片)小贴士:湿拓印湿拓印的过程通常涉及将纸张或布料浸湿,然后将物体放置在其上,通过压力使物体的纹理和图案转印到纸上。这种技术常用于艺术创作和文物保护。二、学一学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