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21886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中图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日期:2025-05-2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23083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必修,2019,图版,3份,练习
    第一章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分值:58分) (选择题1~8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2024·福建福州期末)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研究认为:从土地资源来看,我国人口应该控制在16亿左右。据统计,北京市2023年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是1 200万左右。据此完成1~2题。 1.材料中的“16亿”和“1 200万”分别代表(  ) A.资源环境承载力、户籍人口数量 B.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C.人口合理容量、外来人口数量 D.人口合理容量、资源环境承载力 2.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 ①自然资源状况 ②对外开放程度 ③民族文化观念 ④居民消费水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24·江苏南京期中)读“影响某地资源环境承载力因素的权重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国家中当前与图示影响因素权重基本相符合的是(  ) A.日本 B.南非 C.丹麦 D.新加坡 4.若图示内容表示我国的情况,则其对应的时期可能是(  ) A.远古时期 B.唐宋时期 C.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 D.2020年以后 每一个承载系统对任何的外来干扰都有一定的忍耐极限,当外来干扰超过此极限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损害、破坏乃至瓦解。无论是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还是城市区域、流域等都存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问题。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城市,其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渐趋极限,某些部分甚至已经透支,透支的部分最可能是(  ) ①土地资源 ②交通 ③科技 ④水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日本地狭人稠,下列条件有利于提高其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是(  ) ①自然资源贫乏 ②科技发展水平高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人均消费水平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4·海南海口联考)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7~8题。 7.下列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C.消费水平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有较大的影响 D.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8.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排列,三种模式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Ⅲ、Ⅱ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Ⅱ、Ⅲ (选择题9~14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水资源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可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水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保证一定水质的条件下,水环境容量所能支撑的最大人口数量。下表为假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变,西藏三种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情景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状况。据此完成9~10题。 项目 保持现有模式 着力发展支柱产业、淘汰辅助性产业 着力发展旅游业 人口 (亿人) 经济 (万亿元) 人口 (亿人) 经济 (万亿元) 人口 (亿人) 经济 (万亿元) 水资源 承载力 4.05 12.84 24.98 79.12 33.34 105.63 水环境 承载力 2.25 7.41 1.93 6.11 2.08 6.58 土地资源 承载力 0.04 0.12 0.05 0.17 0.25 0.79 9.依据上表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制约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是水资源 B.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升水环境承载力 C.着力发展支柱产业、淘汰辅助性产业对于土地承载力提升明显 D.从总量上讲,西藏的水资源可以支撑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10.下列举措最有利于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是(  ) A.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鼓励生育 C.积极推进生态旅游 D.大力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2024·广东佛山期末)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生态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