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22285

8.3《党费》教学设计(任务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22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党费,教学设计,任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选择性必修中册8.3《党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了解王愿坚及其作品。 思维发展:梳理小说的情节,注意叙述视角。 审美鉴赏:分析细节描写与典型环境,概括人物形象。 文化传承:把握主旨,体会崇高的自我奉献的牺牲精神,提高思想追求。 教学重点 分析黄新的形象特点;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教学难点 “党费”的多重含义以及小说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情怀。 教学过程 导入: 习近平:“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任务一:情节梳理,叙述视角 思考:请为文本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引子: (第1段)由“我”交党费引出回忆(叙述顺序:倒叙;叙述方式:回忆。) 开端: (第2—5段)被逼上山,斗争形式严峻,“我”奉命寻找黄新(背景)。 发展: (第6—29段)我初到八里坳,与黄新成功接头,黄新要交党费(“我”第一次跟黄新联系)。 高潮: (第30—55段)我再到八里坳,黄新整理咸菜欲交党费,后“我”遭围捕,黄新舍命搭救。(“我”第二次跟黄新联系) 结局: (第56—60段)我带着小孩安全回山里,代黄新交党费。 思考:从概括的语句上看,主语都是“我”,本文采取了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请回顾采用第一人称视角的作用。 1.“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叙事者,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增强小说的感染力。 2.“我”的受限视角,隐去了一些枝蔓情节,突出了典型的场景(环境)、细节,凸显出人物形象。 3.通过第一人称“我”为媒介,把自己对黄新的感情融入其中,感染、影响着读者,使读者加深了对黄新的认识。 任务二:细节照应,情节勾连 思考:本文有多处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请说说这些伏笔分别与后文的哪个细节相照应,并谈谈这种写法的作用。 细节1:上山之前,我是干侦察员的。 照应1:职业敏感使然,对于人物和环境都观察得非常仔细。魏政委交代黄新的耳朵边上有个黑痣,“我”凭着这一特征很容易地认出了她。 细节2:第一次见面时,黄新拿出党证和两块银洋要缴党费。 照应2:“我”在黄新牺牲后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党章和一块银洋。 细节3:第一次见面时,几个党员分别拿菜回去。 照应3:咸菜有不同的颜色以及敌人凭不同颜色的咸菜而发现了黄新的身份。 细节4:黄新的住所是“靠房顶用几根木棒搭了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 照应4:敌人搜捕时,黄新让“我”躲进阁楼。 细节照应的作用: ①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使小说的情节发展得极其自然,同时又节省了笔墨。 ②前后照应,使得文章结构完整,脉络清晰。 任务三:细节动人,突出形象 思考:本文通过细节塑造了黄新这个经典形象。你觉得哪些细节比较打动你?从中体现出黄新什么样的形象特点? “她揭起衣裳,把衣裳里子撕开,掏出了一个纸包。纸包里面是一张党证,已经磨损得很旧了,可那上面印的镰刀斧头和县委的印章都还鲜红鲜红的。” 分析:强烈对比,表明她作为党员的火热的心,一系列动作显示出她郑重的态度。 “妞儿不如大人禁折磨,比她妈瘦得还厉害,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有气无力的孩子倚在妈妈身上······她妈一扭头看见了,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 分析:自己的孩子可怜,可想到同志们在山上很艰苦,正等着咸菜给养,好去打败敌人,于是她狠心夺过了咸菜。这个看似没有人情味的动作,既真实再现了"盐比金子贵"的残酷环境,更以撕裂式的情感冲突凸显出共产党员的党性觉悟。 思考:有人认为黄新不给自己孩子吃咸菜,是一个绝情冷漠的妈妈,你怎么看? 黄新具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