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乘着歌声的翅膀》 单元 3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聆听、分析、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热爱美好生活的价值观。 艺术表现:通过视唱、模唱、律动能准确演唱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并能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情绪。 创意实践: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自主分析、感受、表现歌曲,逐步构筑未来音乐学习的梦想。 文化理解:逐步建构自主分析、学唱歌曲的能力,了解门德尔松和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播放隐形的翅膀)提问导入:如果给你一双翅膀,你会想去什么地方呢? 今天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进入幸福甜蜜的梦乡吧! 学生举手发言 《乘着歌声的翅膀》 初听歌曲:请听范唱,初步了解歌曲。 作品介绍:《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于1836年根据海涅的抒情诗创作的艺术歌曲,是作曲家所创作的独唱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后被改编为合唱、钢琴独奏等多种形式,勾勒出梦幻般自由飞翔的思绪与意境。 作者介绍: 海涅———海涅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大约写于1822年,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美好向往。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印度恒河原野的迷人景色,仿佛可以闻到紫罗兰、玫瑰、白莲花的芳香;看到清澈的水波、碧绿的棕榈,月光下的花园,还有那善良的羚羊,心爱的人……这一切都融入歌声里、梦幻中,把人们带到了恬静、纯净,充满诗意的东方。迷人的异国情调就象一层轻柔的淡雾,飘逸在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神奇的世界里,而且全诗的色调透着一股秀气,象是怕着色太浓而破坏了这和谐里透着的温馨和甜蜜的气氛。 门德尔松———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其作品风格温柔浪漫,富于诗意幻想。他创立了“无词歌”的钢琴曲体裁。代表作品有《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仲夏夜之梦序曲》《意大利交响曲》等。 门德尔松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2岁已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14岁组织自己的私人乐队,16岁发表第一首杰作《弦乐八重奏》,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 听范唱:提问:歌曲中都描述了什么景物?———月亮、玉莲花、紫罗兰、羚羊等等。 歌曲表达了什么意境?———歌曲以清畅柔美的曲调展现了温馨浪漫的梦境。 播放长笛版音频,跟随长笛版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朗诵歌词。 乘着这歌声的翅膀,亲爱的随我前往 去到恒河的岸旁,最美丽的好地方 那花园里开满了红花,月亮在放射光辉 玉莲花在那儿等待,等她的小妹妹 玉莲花在那儿等待,等她的小妹妹 (紫)罗兰微笑地耳语,仰望着明亮的星 玫瑰花悄悄地讲着她芬芳的心情,那温柔而可爱的羚羊 跳过来细心倾听,远处那圣河的波涛 发出了喧嚣声,远处那圣河的波涛 发出了喧嚣声,我要和你双双降落 在那边椰子林中,享受着友谊和安静 做甜美幸福的梦,做甜美幸福的梦,幸福的梦 听伴奏:跟着伴奏轻声哼唱,需要用怎样的声音演唱?———流畅、舒展…… 观察歌谱: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换气的,你认为还有哪里需要换气? 小组讨论:这首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气息演唱? (要采用急吸缓呼的呼吸方法) 呼吸练习提示: 呼气时两肋横向的力量控制,是确保乐句流畅、舒展、完整的保证 学习提示:这首歌曲是门德尔松作品中广为流传的一首,流畅的旋律、大幅度的音程跳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演唱时请注意歌曲中的弱起节奏、大跳音程及变化音,并准确演唱。在正确的位置换气,保持声音连贯、流畅,演唱长音时,内心要有节拍感。 聆听歌曲:试唱,并且挥拍试唱。注意6/8拍的强弱规律。———A段是弱拍起唱 播放视频,注意八六拍指挥手势 提问:这种弱拍起唱的创作手法好在哪里呢? ———荡漾的,如在梦境中飞翔的感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