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23183

【核心素养目标】主题五 活动一《图书的查找算法》教案-【湘科版2024】《信息科技》五下

日期:2025-04-11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1次 大小:6993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目标,主题,活动,核心,图书的查找算法,素养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图书的查找算法》教学设计 课题 图书的查找算法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下 核心素养目标 信息意识:通过对比顺序查找与二分查找的特点,体会数据结构对算法效率的重要性,理解数据有序性对查找效率的影响。计算思维:会计算特定数据集下两种算法的最大/最小比较次数,掌握二分查找的"分治策略",理解线性时间复杂度。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通过修改代码参数,验证二分查找中数据集有序性的必要性,会用调试工具观察查找过程中中间位置的变化规律。信息社会责任:分析算法效率对系统资源消耗的影响,理解“时间换空间”的优化思想,能通过高效算法快速处理海量数据。 教学重点 1、了解查找的基本种类和方法。2、理解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算法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 1、二分查找算法的程序实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活动背景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查找问题。比如,在《新华字典》中查找生字,在班级花名册中查找某位同学的姓名,在手机通讯录中查找手机号等。在图书借阅系统中,输入书名、图书编码或作者姓名,计算机就会帮我们快速查找想要的图书。那么,计算机是如何实现查找的呢?计算机的查找逻辑本质上是对人类智慧的延伸———用结构化存储和数学规律替代了手工翻找的低效过程。活动目标1、了解查找的基本种类和方法。2、理解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算法的基本思想。3、体验二分查找算法的程序实现。观看教学视频《什么是算法?》。 学习新知引入,观看教学视频。 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增强课堂互动性。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一、查找的基本种类从被查找对象的角度来看,如果被查找对象是无序的,称为无序查找。如果被查找对象本身是有序的,称为有序查找。开动脑筋下面两种查找,哪种是有序查找,哪种是无序查找?左侧的洗牌动作代表扑克牌处于随机无序状态,属于无序查找右侧的小男孩旁边的对话框显示中英文单词的对应关系是有序查找。二、查找的基本方法查找的算法有很多种,生活中常见的有顺序查找算法和二分查找算法。◆顺序查找顺序查找算法是一种简单的查找算法,既可用于无序查找,也可用于有序查找,但查找效率比较低。其基本过程是:从第一个对象开始,逐一查找,直到找到符合条件的对象或找遍全部对象。探究实践采用顺序查找法,从左至右逐一查找和比较,记录查找数据。查找编号为“6”的书,进行了1次比较。查找编号为“5”的书,进行了5次比较。查找编号为“2”的书,进行了10次比较。从10本不同的书里找1本书,最少需要1次比较,最多需要10次比较。◆二分查找算法对于有序对象,我们可以采用二分查找算法,通过逐步缩小查找范围的过程,大大提高了查找效率。(1)用下式计算中间位置:中间位置=(首位置+尾位置)-2。如果计算结果为非整数,取整数部分。(2)将编号“16”与中间位置6的编号“14”进行比较。16>14,将查找范围缩小到位置6的右侧。(3)将编号“16”与中间位置9的编号“18”进行比较。16<18,将查找范围缩小到位置9的左侧。(4)将“16”与中间位置7的编号“16”进行比较。两者相等,查找完成。开动脑筋在以上的例子中,使用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各需要比较多少次才能找到编号为“20”的这本书 1. 顺序查找查找过程:从位置1开始逐个比较编号,直到找到目标编号20。依次比较:3→7→9→11→13→14→16→17→18→20(第10次命中)比较次数:10次(编号20位于第10个位置)2. 二分查找前提条件:数据已按升序排列(满足二分查找要求)。查找过程:第1次比较:中间位置6(编号14),14 < 20 → 向右半部分继续查找。第2次比较:中间位置9(编号18),18 < 20 → 向右半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