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5.1 概念的概述 5.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5.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复习目标 1.构建第五课思维导图,明确主干知识 2.通过自主复习,准确理解记忆判断的含义和类型、逻辑性质等必备知识 3.结合逻辑知识明确性质判断的类型区分、关系判断的对称和传递关系、复合判断的类型区分和逻辑性质。 课标要求 1.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2.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 3.学会正确运用判断;4.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 1.判断的含义 2.判断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3.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 社会实践 4.判断的表达 5.判断的类型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正确运用简 单判断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含义、构成、真假、意义及要求 必要性、含义、构成、类型、真假、意义及要 求 必要性、含义、构成、类型、真假、意义及要求 判断的概述 正确运 用判断 正确运用复 合判断 1.含义 2.构成 3.种类 4.要求 1.必要性 2.含义 3.构成 4.种类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知识体系 1、判断:含义、特征、表达、类型 P30-32 2、性质判断:含义、构成、种类、注意的问题 3、关系判断:含义、构成、种类(相关链接) 自主复习一:判断的概述、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肯定的思维形式。 2.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判断是真判断。 3.判断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 4.依据判断本身的性质,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 5.所有性质判断都需要量项。 6.依据判断的质,性质判断分为正确判断和错误判断;依据判断的量,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 7.“小刘和小赵是学生”是关系判断,“小刘和小赵是邻居”是联言判断。 易错易混 准确区分: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的不同 第一,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性质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关系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 第二,二者研究对象的数量不同。性质判断主要是对一个或一类对象作判断,关系判断则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作判断。 第三,二者的构成要素不同。性质判断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关系判断则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组成。 1.下面是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的语句,属于肯定判断的是( ) 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③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 ④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2.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下列判断中,属于关系判断的是(???) ①中国与俄罗斯坚持不结盟、不对抗 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③中国在高铁以及超级计算机、“中国天眼”望远镜、量子技术等领域领先世界 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3.鲁迅在1934年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指出,在帝国主义者向中国大举侵略的严重时刻,“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其实就那些反动统治者来说,自信力早就失掉了。但同时,“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如果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一性质判断的主项(???) ①“中国人”前面加上“一部分”成为特称判断,那是符合实际的 ②“中国人”前面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