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26289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kj(共23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71232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课,原始,农业,史前,社会,kj
  • cover
(课件网) 主题《大单元设计视角下的历史教学重难点突破》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目录 单元课标解读 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1.1 本单元内容的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 1、课标依据 1.2 本单元内容的课标解读: 从课标的核心内容来讲,涉及的历史事件较多,需要一个核心概念来进行统整。单元的标题为《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内容基本线索围绕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来讲述。 单元课标解读 1、课标依据 课时教学目标 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及其特征。 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意义,了解河姆渡人、半坡居民的生活特点。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识读地图《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多远一体的特征。识读《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和《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形象地掌握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房屋的特点;通过概括、比较,弄清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生活的特点。 1、课标依据 课时教学目标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 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文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裔射日、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1、课标依据 课时教学重难点 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比较,弄清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特点。概括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黄帝是华夏族的共同祖先,炎帝、黄帝的重要文明。认识禅让制的实质。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古人类在采集植物中发现植物春生、夏长、秋实的规律,使学生明白古代先民发明原始农耕的过程,体会发明创造的艰辛。 稻 粟 生产工具 “刀耕火种” 耒耜耕种 饲养家畜 家畜饲养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距今约7000年前) 河姆渡遗址陶塑家猪模型 (距今约7000年前)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问题:为什么逐渐会有家畜饲养的出现呢? 原因:由于原始农业的发展,粮食基本有了保障,打回来的猎物一时吃不完,人们把受轻伤的动物驯养起来,慢慢就成了家禽家畜,原始的家畜饲养业产生了。 项目任务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方式:小组合作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和任务,寻找答案,进行阐释,表达时力求思路清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