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六年级上册 9* 我的战友邱少云 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1926年出生在铜梁。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10月接受了夺取391高地的任务,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却纹丝不动,直至牺牲,年仅二十六岁。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疑难的地方在文中作记号,全班交流。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试着讲述课文主要内容。 (1)可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讲述。 (2)讲述语言要求清楚简练。 课文叙述了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我军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敌人的燃烧弹燃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整个班,为了潜伏部队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任凭火烧身却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再读课文,思考: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位怎样的战士? 1.默读12自然段,找出“我”心理活动的句子,划出关键词,批注自己的体会。 2.默读13自然段,划出邱少云被烈火烧时的表现,批注自己的体会。 3.完成导学单 “我”的心理活动 邱少云被烈火烧时的表现 我的感受 我的心紧缩着 担心 不敢 不忍 忍不住 不看心里像刀绞一般 像千斤巨石 纹丝不动 大局意识 决胜意识 牺牲意识 钢铁般的意志 写“我”的心理描写是烘托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危险处境,侧面衬托邱少云有“大局意识、决胜意识、牺牲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是一个伟大的战士。而通过对邱少云的动作描写是直接写出了邱少云是个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年轻的伟大战士。这些特定镜头,就是“点”的描写。 课文1-6自然段中有哪些对“面”的描写?这些面的描写和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两者有什么联系? 纹丝不动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晒干了我们身上的寒霜,早上冻麻了的腿也开始暖和起来。(面) 我们离敌人太近了,前面几十米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我们不但可以看见敌人设置的铁丝网和胸墙,而且可以看见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的谈话声都听得见。可以想见,敌人居高临下,发现我们当然更容易。我们必须僵卧着一动不动,一声低低的咳嗽或者轻轻地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面) 我们全靠身上的伪装掩护自己。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面) 这些“面”的描写都表明了执行任务时环境相当恶劣且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可能就会暴露自己,使整个作战计划失败,所以任凭烈火烧身,邱少云也纹丝不动,这不仅说明邱少云作出如此壮举的原因,也衬托出邱少云英勇献身的精神。 敬佩、赞美 潜伏———严于律己 邱少云———纹丝不动(点) “我”———极端痛苦(点) 战士———受到鼓舞(面) 焚烧 难以忘———敬佩 我的战友邱少云 1.完成本课“随堂练”。 2.搜集革命时期的英雄事迹,和同学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