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总复习3.图形与统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P108、P109。 教材分析 本这节课的复习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它要求学生能建立比较形象具体的空间感,了解教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因此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进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的分类等。 核心素养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自主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图形的运动及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建立知识建构的过程。 3.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回顾和整理图形的特征,巩固视图及图形的运动等知识。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决与图形相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知识链接 师:本学期学了哪些和图形有关的知识? 生1:我发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 生2:我会给三角形画高,还会按不同标准给三角形分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归纳这部分知识。 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前测,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 探究新知 1.观察图形 师: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学生连线。 2.三角形 师:你知道三角形是怎样分类的吗? 学生整理汇总。 填表说一说这些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 师:关于三角形,我们还知道哪些知识呢? 生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生2: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生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生4: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3.图形的运动 师:关于这一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生1: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的两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同。 生2:平移前后的图形大小、形状不变。 4.统计 师:关于这一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 生1:平均数=总数÷份数 生2: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先确定图例,按照图例画。 生3: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多个物体的情况。 观察物体的复习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应注重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对三角形的整理回顾中,抓住边与角两种图形的要素,引导学生回顾梳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的分类等 三、 课堂演练 1.填一填 ①小明准备用图钉固定硬纸条做一个三角形。他应该准备( )根硬纸条,因为三角形有( )条边; 他应该准备( )个图钉,因为三角形有三个( )。 ②红领巾按角分类属于( )三角形,按边分类属于( ) 三角形。 ③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 )° 。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长4cm和7cm,另一条边可能是多少厘米? 3.算出这个火箭的面积。 4. 5.实验小学二至五年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如下表: 6.小明三次跳绳练均成绩是70下,他第一次跳了64下,第二次跳了68下,第三次跳了多少下? 7. ①男生喜欢什么玩具的人数多?女生呢? ②喜欢什么玩具的人数最多? 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 四、 总结评价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 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角形、图形的运动、统计 课后作业 1.从课本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