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解诗题 夏日绝句 夏日:这首诗是李清照在夏天所写的。 绝句:诗歌体裁,四句一首,短小精萃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知诗人 写作背景 靖康耻: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作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读古诗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 〔不肯过江东〕项羽在与刘邦的斗争中失败,有人劝他东渡长江,再作打算。但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自杀身死。江东,长江在安徽芜湖、江苏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注释 ① ② ① ② 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明诗意 明诗意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中的豪杰 也 鬼中的英雄 这两句议论了人生哲理,从“生”“死”两方面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生死都要坦坦荡荡、凛然于世的豪迈气概。 诗意: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李清照生活在动荡的年代。她亲眼看到宋朝统治者仓皇渡江南逃,北方的大好河山易主。因此悲愤交加,她认为作为一个人,不论生死,都应该具有浩然正气,铁骨铮铮。 诗人为什么这样说? 从这两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人不论是生还是死,都应该具有浩然正气、铮铮铁骨。体会到诗人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和深深的爱国之情。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思慕、怀念 项羽是谁呢? 诗意: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诗人李清照为什么“至今思项羽”? 借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典故,高度赞扬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顾百姓死活、弃城南逃的软弱行为,谴责了统治者的软弱无能与苟且偷生。 悟诗情 借古讽今 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年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远。此时,作者在赞颂项羽,思念项羽的同时,还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 失去家园的悲痛 为国家担忧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金兵南下,宋军节节败退,人民生活困苦,而南宋君臣却不思进取,苟且偷生,面对这样的统治者,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她大声地呼喊———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要做怎样的人? 勤奋 学习 树立理想 建设祖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