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杜甫 登 高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及其生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感受诗歌营造的浓郁悲凉的意境。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伤时叹己、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题目解说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见、所感。 知人论世 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杜少陵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被誉为“_____”,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_____”,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_____”这条主线,其诗歌风格基本上是“_____”,“三吏”和“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少陵野老 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 走进杜甫 杜甫的诗风 诗风:沉郁顿挫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 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 代表作《望岳》 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 陷安史叛军中及为官时期(756年-759年): 代表作“三吏”“三别” 漂泊西南时期(760年-770年) : 杜甫人生四时期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初读课文 zhǔ zhuó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为选择哪个词,最能体现诗意? 初步感知 悲 本诗是诗人的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中有哪些意象?营构了怎样的意境?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在前两联运用了哪些手法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深入研讨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风 渚 天 猿啸 沙 落木 飞鸟 长江 四句八景,语言凝练 悲凉、悲壮 猿啸 哀 落木 鸟飞回 长江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本诗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1)意象叠加; (2)动静结合、对比; (3)写景顺序:由远而近,俯仰相替; (4)多种感官相结合,绘形绘色; (5)情景交融,景中有情。 宋代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分析,《登高》中有八重悲意,请你结合诗歌颈联分析,诗人为何而悲?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深入研讨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万里 百年 作客 登台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客居他乡 重阳节登高 常 悲秋 多病 独 离家万里 荒凉悲苦 常年漂泊 暮齿之年 多病缠身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 作客 常作客 悲秋常作客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台 独登台 百年多病独登台 多病独登台 一悲:羁旅之苦 二悲:常年漂泊 三悲:荒凉悲苦 四悲:远离故土 五悲:渺小无助 六悲:孤独无依 七悲:多病缠身 八悲:身已衰老 “艰难”一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人生艰难———常年作客他乡的羁旅之愁; 年华逝去壮志未酬的无奈之感; 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 时局艰难———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 艰难:既指国家,也指个人。 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是什么意思? 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悔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 苦,极度,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这是怎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