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32130

12.3 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日期:2025-10-0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41765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2.3,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循环
  • cover
第12章 植物维持生物圈的稳定 第 3 节 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2.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3.认同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中水循环的意义,初步形成节约用水、保护森林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以及植物是怎样参与生物圈水循环。 2.教学难点: 探讨植物如何通过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形成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直观感知、理论解析、案例分析和实践应用四个环节,系统地向学生阐述植物在 生物圈水循环中的关键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首先,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展示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壮观景象,特别是植物 在其中的参与过程,如晨露、雨水被植物叶片吸收、蒸腾作用形成的水蒸气等,以此激发 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后续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接着,进入理论解析阶段,详细讲解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对水循环的影响。 通过动画模拟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和散失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蒸腾作用如何驱动水分 在生物圈中的循环。同时,分析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生长、环境温度调节以及降水形成等 方面的意义。 案例分析环节,选取典型地区(如热带雨林、干旱沙漠)的植物分布及其对水循环的影响 进行分析,探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因素如何影响局部气候和水资源分布。通过案例, 学生能够认识到植物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最后,实践应用阶段,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节水宣传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 用于实际生活中。如设计并实施校园植物蒸腾作用监测项目,或制作节水宣传海报,向社 区居民普及植物与水循环的关系及节水知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将理论知识与 实践相结合,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合作、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观察、分析和应用等多种方式,全面提高 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参与到生物圈水循环的保护中来。 四、课时安排: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图片引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我们在茂密的森林里行走时,常常会感觉空气比较湿润。 有资料表明,我国森林的水源涵养量约占陆地生态系统的水源总涵养量的 60.8%。森林为 什么可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呢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 1:植物的蒸腾作用 1.导入:你知道吗,植物吸收的水分除很小一部分参与植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外,大部分的 水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 2.介绍实验材料和用具:枝条、食用油、清水、锥形瓶、透明塑料袋、记号笔等。 3.验证植物的蒸腾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P139 相关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实验: (1) 从一株生长健壮的植物上选取两段相似的枝条,一段剪去叶片,另一段保留全部叶片。 (2) 在两个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 (3) 将两段枝条分别插人两个锥形瓶内,尽量接近瓶底。在瓶内水面上滴人少量食用油覆 盖液面,并在瓶壁进行水位标记。 (4) 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段枝条上,扎紧塑料袋口。将上述两个装置一起放在有阳光、 温暖的地方,约 3 h 后观察实验现象。 组织小组分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4. 与物理的联系: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这三种状态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细小的水珠,附着在较冷的物体表面,由气态转化 成固态。 5. 播放视频(提前布置学生做实验,课堂进行展示) 6. 分析实验现象和得出实验结论。 进一步追问:叶片内的水分又是通过什么结构散失出来的呢? 现场小实验(吹菠菜或者热水观察气孔实验) 猜想:叶表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