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空气的特征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特征》是第二单元“空气”中的核心课程。在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存在的基础上,教材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空气的特性。例如,通过吹气球、挤压气球等实验,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空气占据空间和没有固定形状的特点;通过扇风、闻气味等方式,学生可以认识到空气无色、无味、透明的特性。这些内容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空气这一物质的理解,还为后续学习空气的其他特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实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究思维,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了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2.学习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烈,经过前两课对空气的初步学习,对空气相关知识充满兴趣,且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但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难以自主总结归纳空气的特征。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过于关注实验的趣味性,而忽视对实验现象的细致观察与深入思考。此外,在小组合作中,一年级学生存在合作意识不强、分工不明确等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规范。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认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明确空气能占据空间、具有可压缩性和流动性,并能准确举例说明空气特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空气的特征,通过口述等方式描述空气的特征;比较空气与水的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探究实践:通过比较水和空气、观察气球的形状变化、用空气转动风车等活动,归纳总结空气的特征,掌握探究空气特征的实验方法。 态度责任: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空气表现出直觉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空气所获得的信息:尝试以不同方式去观察空气,对空气的特征获得更多的认识;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空气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气体。 难点:能观察空气的特征,描述空气特征。比较空气与水的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表现程度自评互评师评空气的特征通过多种方式探究并理解空气是没有颜色、透明的、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气体。能基本能不能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 一、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之前一起寻找空气的经历吗?谁能说说,空气在哪里? 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 总结:空气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 师:既然空气无处不在,那大家开动小脑筋想一想,空气是什么样的呢?它有没有颜色,有没有味道呢?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引出主题:“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空气的特征,看看它还有哪些神奇之处!” 板书课题学生活动1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空中、水里、土壤里等等。 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意图说明:通过问题引导和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环节二:问题与猜想教师活动2 一、空气有哪些特征?怎么观察空气的特征? 学生进行猜测 二、小贴士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空气 特征研究方法颜色用眼睛看是否透明用眼睛看气味用鼻子闻形状用塑料袋收集 学生活动2 学生讨论猜测并分享 生:空气看不见,怎么观察呢? 生:我觉得空气也会流动,怎么证明呢? 生:我们可以像观察水的特征一样…… 生:我们可以借助感官和一些简单工具…… 生:……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并提出问题,为下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