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学习目标: 1.时空观念:结合地图,把握中国从原始社会向夏商周奴隶社会的演变历程,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史料实证:结合考古史料与传世文献,认识不同史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探究对于早期国家历史的认识依据和方法,总结早期国家的主要特征。 3.家国情怀:结合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历史文化情感,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奋发图强、报效国家的热情。 【六大模块】 中国古代史(约170万年前~前2070~1840)★★★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 世界古代史(约三四百万年前~前3500~15世纪) 世界近代史(15世纪~20世纪初)★ 世界现代史(20世纪初~至今) 1840 1949 古代社会 近代社会 现代社会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 1、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的不同被区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新石器时代: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典型代表: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 历史阶段 文化遗存 时间 地域 文明表现 社会形态 社会特征 距今约五六千年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种植水稻;修建村落 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距今7000-5000年 长江流域 辽河流域 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 精美玉器 大规模祭坛神庙 母系 氏族 社会 ①彩绘陶器 ②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生产力水平低; 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黄河中上游 距今约7000—5000年 仰韶文化(姜寨) 养猪较普遍 黄河下游 距今6500—4500年 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 时代 早期 红山文化 黑陶(蛋壳陶) 距今约5000—4000年 新石器 时代 晚期 父系 氏族 社会 贫富分化 私有制; 阶级分化; 部落联盟 向国家过渡 黄河流域 距今约5000年—4000年 拓展提升 距今约1万年以前 约7000—5000年前 距今约5000年 人类文化遗存 元谋人 北京人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生产力 生产工具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生活方式 社会关系 打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 打磨结合制作石器 (新石器时代) 采集渔猎 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并发展 穴(巢)居 迁徙 筑屋 定居,村落形成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公社 平等、无私产 父系氏族公社 私有制、阶级、国家出现 工具改进 (打制到磨制) 生产方式变化 (原始农业产生并发展) 生活方式变化(迁徙到定居) 社会关系变化(母系到父系) 旧-分布特点 分布广,主要集中在江河流域 新-分布特点 分布广,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 分布变化特征: 从满天星斗趋向重瓣花朵式结构 2.、人类遗址分布 比较项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相同点 不同点 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②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共享成果 出现私有制,阶级分化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 婚姻关系是群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婚姻关系相对稳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随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男子在社会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亲缘关系以母系计,女性受人尊敬 家族长和氏族首领都是男性,亲缘关系以父系计算 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