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4077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20课(表格式)

日期:2025-05-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013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20课,格式
  • cover
课题: 开运河 创科举 第(1)课时 总第(1)教时 备课人: 备课时间:20160301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 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内容 隋朝的建立、统一。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的创立。 重点 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的创立。 难点 大运河为什么在隋朝时开通。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对比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比较学习法、图示学习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设计 备注 课题引入 1、回顾南北朝政权更替史实。 2、教师可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教学步骤 及 主要内容 讲授新课 一:隋朝统一南北 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揭贴式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 3、讲述“隋初经济的繁荣”,可分为两个步骤,先展现“繁荣”的表现,再探究“繁荣”的原因。 教师补充资料:唐朝建国20年时,隋朝的库藏还没有用尽。隋朝仓库的丰足在我国历史上是少见的。 二:大运河的开凿    提出问题:“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议论、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这也为下面讨论“开通大运河的作用”做准备。 1、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提问:“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议论、作答,使学生对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这也为下面讨论“开通大运河的意义”做准备。 2、大运河开凿的意义 隋朝大运河,与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三、科举制的创立 1、隋朝创立科举制 没有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的相关知识,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教师不必细致介绍这两个制度,但可以点明:魏晋以来,做高官的基本条件是: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要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不能做高官,选拔官吏的实权也没有控制在朝廷手中。科举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在于普通读书人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官府的考试,这样就扩大了选官的范围。选拔官吏的实权,也就转移到朝廷手中。 2、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学习这一目时,可以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组织学生讨论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注意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关系角度分析,注意提示学生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言之有据地分析问题。 课堂练习 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其他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本课作业 绘制《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本课教学后记(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课题: 贞观之治 第(2)课时 总第(2)教时 备课人: 备课时间:20160301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了解贞观之治的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