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43978

【核心素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第2课时 邻里间的温暖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22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84次 大小:506633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邻里,教案,课件,温暖,间的,2课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x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的第2课时,主题为“邻里间的温暖”。本课旨在通过讲述邻里间相互帮助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邻里互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和友善待人的品质。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社会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但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和体验。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邻里关系,学会在社区中友善待人、乐于助人。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无直接关联,但隐含在培养社区意识和友善待人的社会价值观中。 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友善待人、乐于助人、尊重他人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社区规则,增强法治意识(间接)。 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形成开朗、友善、合作的人格特质。 责任意识:强化学生作为社区一员的责任意识,学会关心他人、为社区和谐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邻里互助的重要性,学会在社区中友善待人、乐于助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作为社区一员的责任和义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邻里互助的故事图片或视频、社区场景模拟道具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讲述一个简短的邻里互助的故事,如“张奶奶忘带钥匙,邻居帮忙开门”等,引导学生思考邻里间相互帮助的意义。 学生活动:倾听故事,思考并分享自己对邻里互助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 第二模块:邻里间的温暖 1. 邻里互助的故事 教师活动:展示邻里互助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邻里间相互帮助的场景和感受。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或视频,思考并分享自己身边的邻里互助故事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分享,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邻里互助的重要性。 2. 我们能为邻里做些什么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你能为邻里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学生活动: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如帮忙收晾晒的衣服、搀扶老人上下楼、帮忙搬运重物等。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和分享,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和责任感。 3. 阅读角:垃圾不见了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垃圾不见了”的故事,提问学生:“这幢楼里的居民扔垃圾的习惯有什么问题?新搬来的小女孩的行为会给这里带来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阅读故事,思考并回答问题,讨论如何改善邻里间的相处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阅读,引导学生思考邻里间相处的问题和改善方法,培养学生的友善待人和社区意识。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三道与邻里互助、友善相待相关的单项选择题和三道判断题,如“以下哪个行为是邻里互助的表现?”“当邻居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怎么做?”等。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邻里互助的重要性以及我们作为社区一员的责任和义务。 学生活动:回顾所学内容,感受邻里间的温暖和友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邻里互助和社区意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6.我家的好邻居 ———邻里间的温暖 一、邻里互助的故事 二、我们能为邻里做些什么 三、阅读角:垃圾不见了 邻里互助 → 社区意识 → 友善待人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讲述邻里互助的故事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邻里做贡献,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社区意识和友善待人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故事引入、观察和分享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积极践行邻里互助的理念。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