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练习 一、单选题 1.德皇亨利四世在与教皇的权力斗争中失败,被教皇开除教籍,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亲往教皇居地卡诺莎堡请罪以求宽恕,史称“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在法王腓力四世的压力下,教廷被迫迁往法国阿维农城,连续7任教皇成为法王的“御用工具”,史称“阿维农之囚”。“卡诺莎之辱”到“阿维农之囚”反映出欧洲( ) A.社会生活实现神性到理性的转变 B.专制王权日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C.封建王权和民族意识的不断加强 D.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先取得成功 2.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拥有执政官提名权、公民大会制定法律的批准权和独裁官任命权。至屋大维时期,元老院仍能管理部分行省,但屋大维频繁修订元老名册,使其成员从1000名减少至600名。这一变化说明罗马( ) A.权力制衡机制得到完善 B.平民对贵族的斗争取得胜利 C.从共和制向元首制过渡 D.权力斗争影响罗马法的发展 3.13世纪,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以叛逆的罪名囚禁了一名法国主教。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命令国王立刻释放那位主教,否则就对他施以绝罚,腓力四世立刻召开三级会议,寻求民众的支持,宣称卜尼法斯是一名应该从教廷中开除的异教徒和罪犯。由此可推断当时法国( ) A.世俗王权有所加强 B.阶级结构出现变化 C.摆脱了教会的影响 D.城市自治运动兴起 4.罗马共和国打败意大利拉丁人后,将拉丁同盟分了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授予完全的罗马公民权;第二等级授予不完全的罗马公民权,被称为“半罗马人”;第三等级是一般盟友,没有授予罗马公民权。这一举措旨在( ) A.缓和阶级矛盾 B.强化民族认同观念 C.推动社会融合 D.稳定罗马统治秩序 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他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首相行政大权受到国王制约 6.1787年制宪会议期间,宾夕法尼亚州的代表莫里斯指出,在未来所有的政治实体中,“只应有一个唯一的最高权力”。他认为,最高权力应掌握在全国政府而不是州政府手中,主张建立一个由“享有最高权威的立法、执法和司法部门”组成的“全国性政府”。这一提案( ) A.解决了南北双方的矛盾 B.借鉴了英国民主体制 C.协调了各州的主权问题 D.体现了联邦制的原则 7.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认为组成雅典公民大会的擀毡工人、补鞋匠、铜匠、农民、批发商以及那些在市场上斤斤计较贱买贵卖的人们,“很少或根本没有政治意识”。据此可知,色诺芬认为雅典( ) A.直接民主存在一定弊端 B.民主政治仅流于形式 C.公民普遍缺乏政治素养 D.政治家不受民众欢迎 8.有学者认为雅典公民大会往往在一些别有用心之徒的煽惑之下,通过了一些怀有偏见的错误决议,伤及无辜,扼杀了新的思想。这主要是因为雅典政治治理采取( ) A.抽签选举 B.轮番而治 C.陶片放逐 D.直接民主 9.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写道:雅典执政官需在卫城与广场进行就职宣誓,他们需要向神明表明自己将公正执法,严肃从政。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这说明( ) A.雅典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B.雅典统治体现君权神授思想 C.雅典民主有严格的运行机制 D.议事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10.美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因国会未通过拨款法案或总统拒绝签署法案而导致政府停摆,进而影响政府运作和造成经济损失。美国联邦政府的这种“停摆”现象反映了( ) A.国会对总统负责 B.政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