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45333

【核心素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第3课时 不给邻居添麻烦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4-22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682546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不给,教案,课件,添麻烦,邻居,3课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x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的第3课时,主题为“不给邻居添麻烦”。本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邻里间相处应遵循的原则,学会尊重邻居、理解邻居,减少因个人行为给邻居带来的不便或矛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友善待人的品质。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周围人的影响,但可能缺乏处理邻里矛盾的经验和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邻里关系,学会在邻里生活中友善待人、尊重他人。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无直接关联,但隐含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友善待人的社会价值观中。 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理解包容的道德品质。 法治观念:引导学生了解并遵守社区规则,增强法治意识(间接)。 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形成开朗、友善、合作、负责任的人格特质。 责任意识:强化学生作为社区一员的责任意识,学会关心他人、为社区和谐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邻里间相处应遵循的原则,学会不给邻居添麻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友善待人的品质,学会处理邻里矛盾。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邻里矛盾情境图片、六尺巷故事图片或视频、社区规则卡片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讲述一个简短的邻里矛盾故事,如“晾晒的衣服被水淋湿”等,引导学生思考邻里间相处可能遇到的问题。 学生活动:倾听故事,思考并分享自己对邻里矛盾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 第三模块:不给邻居添麻烦 1. 邻里矛盾情境分析 教师活动:展示邻里矛盾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图片中的矛盾点,提问:“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办?”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并分享自己的处理办法,理解邻里间相处应遵循的原则。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邻里矛盾的处理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邻里生活中的矛盾处理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在你的邻里生活中遇到过什么矛盾?你是如何处理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处理方法。 学生活动: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处理方法,理解尊重邻居、理解包容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经历,让学生认识到邻里矛盾处理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友善待人的品质。 3. 为邻居着想,减少麻烦 教师活动:展示一些为邻居着想的例子,如“给邻居家留一块晒粮食的空地”、“楼道是公共空间,不能堆放杂物”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做法。 学生活动:思考并分享自己的做法,理解减少给邻居添麻烦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例子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为邻居着想的具体做法,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和责任感。 4. 活动园:分享邻里间谦让、体谅的故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收集并分享有关邻里间谦让、体谅的故事,如“六尺巷的故事”等。 学生活动:收集并分享故事,理解邻里间相处应遵循的谦让、体谅原则。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分享,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邻里间相处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 5. 处理邻里矛盾的方法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如果自家受到了伤害,应该如何寻找方法去沟通?”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处理方法。同时,展示小贴士中的建议,如“向村委会或物业管理公司反映”等。 学生活动:思考并分享自己的处理方法,理解合理沟通、寻求帮助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方法探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处理邻里矛盾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法治意识。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三道与邻里相处、友善相待相关的单项选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