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请说出下列对联所赞颂的先秦圣贤,并解说判断依据。 立教开宗,紫气东来三万里; 著书传道,函关初度五千言。———老子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孔子 由仁居义,传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知言养气,充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孟子 尚贤心系文明史,反战思萦亿兆民。———墨子 天地本逍遥哉,齐万物以鲲鹏化;死生诚虚诞矣, 系一瓢而江海游。———庄子 战国时期,激烈的竞争给思想艺术创造了一个相对开明的环境,一时间诸子各显神通,为应对列国纷争局面,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所谓诸子百家,最广泛的说法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活动1:区分古今异义词 活动2:梳理词类活用 活动3:“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活动4:梳理特殊句式 单元学习目标 任务一:语言积累与梳理 活动1:梳理诸子原典中立身处世之道 活动2:思考诸子原典思想的现实意义 任务二:梳理原典中立身处世之道, 思考其现实意义 活动1:反复诵读,概括诸子文章风格 活动2:模仿诸子文章风格,写作议论片段 任务三:赏析并仿写诸子文章风格 任务四:依据经典名句,学会准确审题立意,完成论述文写作 课本学习 第5课(1)《论语》十二章 解释加颜色词语 理解性默写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 )于事而慎于言,就( )有道( )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1)君子“好学”的标准有三条:一是在物质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即“_____ _____,_____”;二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即“_____ ____”;三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即“_____”。 (1)《论语》十二章 一、诵读理解,疏通文意 安逸 勤勉 靠近,到 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匡正 食无 求饱 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 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2)子曰:“人而( )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2)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_?” (3)子曰:“朝闻道( ),夕死可矣。” (《里仁》) (3)“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如果 如……何,把……怎 么样呢,对……怎么办呢 道理,真 理,指宇宙间的一切法则、 道理 人而 不仁 如礼何 朝闻道 夕死可矣 (4)子曰:“君子喻( )于义( ),小人喻于利。”(《里仁》) (4)反映“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 (5)子曰:“见贤思齐( )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里仁》) (5)孔子提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本章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达,这两句是“_____,_____”。 知晓,明白 道义 看齐, 是一样 于之 反省 君子喻于 义 小人喻于利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 省也 (6)子曰:“质( )胜文( )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雍也》) (6)孔子用“文”和“质”对 “君子”下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 )重而道远。仁以为( )己任(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泰伯》) (7)这段话包含三个因果关系:“士不可以不弘毅”是因为 “_____”,“任重”是因为“_____,_____ _____”,“道远”是因为“_____,_____”。 质朴,朴实 华美, 文采 粗野,鄙俗 虚 饰,浮夸 文质兼备、配合 适当的样子 志向远 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 向远大;毅,坚强 担子,担当的 东西 把……作为 责任 停止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