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52294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客至》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35376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客至,课件,37张
  • cover
(课件网) 鲍照 拟行路难 鲍照(约414 — 466)字明远,出身寒微,自称“家世 贫贱”。 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 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 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 一 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 到江州赴职。 元嘉二十 一 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 在家闲居了 一 段时间。后来,又做过 一 些小官。后卷入 王室斗争,为乱兵所害。 知作者 鲍照 一 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钟嵘《诗品》说 鲍照 “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 篇,但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他的诗文,在生前颇负盛 名,对后来的作家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其中乐府诗在他 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 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知人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杜甫《春日忆李白》 鲍照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 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 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这就造成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 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 这些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 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 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社会 论世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名,《乐府解题》说《行路 难》多言“仕路艰难及离别伤感之意”。 拟行路难,为乐府组诗名。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 寄寓悲愤。后人评价说《拟行路难》思想内容和原题 妙合无垠。此诗是第四首。 解题 拟 行 路 难 ( 其 四 )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不屈的抗争精神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请说说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怀 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泻水置车拙,各自东西南北流 . 这两句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怎样的作用 ①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兴手法。 ②诗人用平地上的水向不同的方向流淌,比喻人因门第不 同,命运也不同。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抨击了不 合理的门阀制度。 人王赤有命, 安能行叹更坐愁 全诗的核心情感: 本句中“愁”的具体表现: 行叹、复坐 “愁”的原因: “人生亦有命”(南北朝时期被门阀士族操控的 “九品中正制”选士) ①乍读之下,似 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 “人生亦有命”的现实, 其实,他是用反讽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②作者用反 问句“安能行叹复坐愁”,表现了他面对因门阀不同而不 能受到重用的人生态度: 不哀叹,不忧愁。 人生赤有命,安能行叹更坐魅 在此,作者说“人生亦有命”,因而不 ●应该“行叹复坐愁”,似乎是心平气和 ●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事实是 否如此 的滴以自宽,举杯断绝欲路难 此两句描形达情不可谓不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1)诗人借酒来慰藉失去平衡的心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 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而“断绝”了。 ( 2 ) 运 用细节描 写, “酌酒” “举杯” “歌路难”等动作描写, 以 精 炼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3) “断绝”一 语双关, 既 指表面上作者因饮酒无法歌唱《行路难》 , 也指作者已然醒悟, 一味的哀叹命运,抱怨眼前“行路难”的处境对现 实没有任何帮助,远不如“举杯”更能慰藉作者内心,浇灭作者愁绪。 表达作者对现实境遇无能为力的苦闷。 (4)在此基础之上,与后文“吞声” “不敢言”相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