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语文 第三单元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统编版) 第 二 章 第四章 课文内容分析 课外拓展 课堂作业 文学常识 三 第 章 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 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让我们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 赤壁怀古》 学习目标 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 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理解《赤壁怀古》 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 相结合的写法。 1 ② 3 文学常识 苏轼 (1036—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 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家进 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 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 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 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 轼 。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伟 大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百姓的朋友, 一个大文豪,大书 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 一个工程师, 一个憎 恨清教徒主义的人, 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 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 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 一个诗人, 一个 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一提到苏东 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 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林语堂《苏东坡传 ·序》 苏洵、苏辙 三 苏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王安石 曾 巩 辛弃疾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唐宋八大家 (文) 苏辛(词) 苏黄米蔡 (书法) 仕途坎坷 宋神宗时,朝廷内变法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苏 轼站在守旧派一边,不赞成王安石的变法。元丰二年(1079 年),苏轼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他知道这是朝中“新进”做 的手脚,便在给朝廷的《湖州谢上表》中流露了些许不满,新 党人物抓住这个大好机会,把这些话曲解,还以苏轼所写的百 余首诗词作为罪证,指控苏轼借古讽今,谤讪朝廷,影射皇帝。 结果苏轼被捕下狱。后神宗拒绝了处死他的上奏,改判为贬谪 到黄州,世称“乌台诗案”。被贬之后,苏轼生活贫困,行动 不得自由,过着半囚徒的日子。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描述了自 己黄州的生活: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 之间……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 ……” 综观苏轼一生,从文学方面看,他无疑是一个最大的 成功者,但从政治上看,他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失败者。 他在去世前曾写过一首《自题金山画像》: 身如已灰之木,心似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在他自己看来,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但从文学 史的眼光来看,他的一生却又是辉煌的一生,他在文学 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是宋代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 第一次贬谪时期 是苏轼创作发生重大转变并 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最具有个性和魅力的文学作品, 多产生于这一时期。 位于湖北黄冈,长江边有一状似鼻子的红色岩石伸入江 中,当地人称为“赤鼻矶”,后误传为“赤壁”。 因为苏东坡在这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故此后被 人称为“东坡赤壁”,亦称“文赤壁”。 位于湖北嘉鱼 县东北,三国时 东吴击破曹操大 军的古战场,又 称“武赤壁”。 东坡赤壁 三 国 赤 壁 这便是黄州赤壁。赭红 色的陡峭石坡直逼着浩荡东 去的大江,坡上有险道可以 攀登俯瞰,江面有小船可供 荡桨仰望,地方不大,但一 俯一仰之间就有了气势,有 了伟大与渺小的比照,有了 视觉空间的变异和倒错,因 此也就有了游观和冥思的价 值。 --《苏东坡突围》 余秋雨 苏东坡成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