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时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课前准备: 1支铅笔 2张方格纸 1把直尺 根据身高比设计 “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的比是4:1,按相同的比放大。想一想,该如何设计呢? “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的比是4:1,按相同的比放大。想一想,该如何设计呢? 3米 12米 “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的比是4:1,按相同的比放大。想一想,该如何设计呢? 60厘米 240厘米 如果下图中的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吗? 如果下图中的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吗? 5 3 20 3 如果下图中的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吗? 5 3 20 3 如果下图中的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吗? 5 3 如果下图中的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吗? 5 12 20 3 如果下图中的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吗? 5 12 20 3 放大后的长:放大前的长 20:5=4:1 放大后的宽:放大前的宽 12:3=4:1 如果下图中的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吗? 图形按比放大时,要使放大前后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如果下图中的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吗? 放大后的长:放大前的长 20:5=4:1 放大后的宽:放大前的宽 3:3=1:1 放大后的长:放大前的长 10:5=2:1 放大后的宽:放大前的宽 6:3=2:1 5 3 10 6 放大后的长:放大前的长 20:5=4:1 放大后的宽:放大前的宽 12:3=4:1 图形按比放大时,要使放大前后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 × × √ 妙想的画法: 淘气的画法: 笑笑的画法: 如果下图中的三角形表示“巨人”用的三角尺,你能将这个三角形按1:4缩小,画出我们用的三角尺吗? 如果下图中的三角形表示“巨人”用的三角尺,你能将这个三角形按1:4缩小,画出我们用的三角尺吗? 8 8 2 2 如果下图中的三角形表示“巨人”用的三角尺,你能将这个三角形按1:4缩小,画出我们用的三角尺吗? 8 8 2 2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不管把图形是按比放大还是缩小,是把它们对应的边都放大到几倍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大小变了,形状没有变。 6 4 6 12 8 8 1.下面哪个图形是图A按2:1的比放大后的图形? 哪个图形是图A按1:2的比缩小后的图形? (图E) (图C) 3 2 4 2 2.下面的每个小方格表示1cm 。将下面的正方形缩小,使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为1:3。 2.下面的每个小方格表示1cm 。将下面的正方形缩小,使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为1:3。 想一想,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面积比也是1:3吗? 是1:9 新:2×2=4 原:6×6=36 新:原 4:36=1:9 想一想,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面积比也是2:1吗? 是4:1 2.下面的每个小方格表示1cm 。将下面的长方形放大,使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为2:1。 3.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把图形或物体按比放大或缩小的现象,并与同伴交流。 电视机中出现的热气球是把物体缩小了。 3.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把图形或物体按比放大或缩小的现象。 建筑图纸是按一定比例把物体缩小了。 3.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把图形或物体按比放大或缩小的现象。 放大镜中出现的物体是把物体放大了。 3.找一找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