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 一、课程目标 (一)课标分析 维度 总目标 学段目标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并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践行。 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文化符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亲切感。知道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学生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进中华民族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 学生能够了解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等基本的道德要求;通过体验、认知和践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知道健康生活、卫生习惯的基本常识和要求。懂礼貌,讲诚信,守约定,不撒谎,与同伴友好相处。感知父母的辛劳,孝敬父母,尊重师长。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守公共秩序。爱劳动,知道财富是由劳动创造的。 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把道德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诚实守信、团结热爱、热爱劳动等个人美德和优良品行。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法治观念 学生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理解宪法的意义,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遵守学校纪律,维护课堂秩序。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了解生活中基本的安全常识,掌握常用的求助信息。 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理念。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和远离伤害。 健全人格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初步具有自尊自强、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理性平和心态,能够建立良好的同伴、师生和家庭关系;具备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 热爱生命,懂得自我保护,远离伤害。体会成长的快乐,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能够感知自己的消情绪,知道可以向老师和家人寻求帮助,乐于学习,逐渐培养专注力。 学生具备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态度。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友爱互助。 责任意识 学生能够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主动承担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社会功德;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识。 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父母的负担。热爱学校和班集体,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活动,有集体荣誉感,能够关心和帮助他人。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亲近自然,爱护动植物。 学生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有序参与。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教材共4个单元16课。 在前几册“适应与习惯”“共在与共有”的基础上,针对时代要求人们有更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设立了“有创意地生活”的核心教育主题。这里的创造性,重在引导学生有不断改进与创新生活的热情与追求,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生活意识,使创新意识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遵循学生生活的细节,本册教材聚焦四个主题:日常生活、游戏、环保、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