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一、课程内容分析 “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在学生已掌握同级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本课程通过解决 “一共有多少盒酸奶” 的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在对比观察中发现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接着拓展到含有除法的综合算式,总结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的运算顺序。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直观的问题情境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通过脱式计算格式的练习、比较大小、填空列综合算式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运算顺序的运用,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并求解,提高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算式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能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综合算式并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旧知大闯关 ——— 复习导入 呈现题目:在大屏幕上展示 “6×3÷9”“75 - 20 + 16”“35÷7×4”“28 + 12 - 30” 这几道同级运算的题目。 学生思考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这些题目,同时思考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交流反馈:请几位同学上台板演计算过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判断对错。引导学生回顾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生活情境探新知 ——— 探究新知 情境展示:课件呈现 “一共有多少盒酸奶” 的情境图 图中每组有 4 盒酸奶,有 3 组,另外还有 3 盒单独摆放。 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问:“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盒酸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展示不同算法:请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列式方法。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观察 “4×3 + 3 = 15” 和 “3 + 4×3 = 15” 这两个综合算式,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得出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的结论。 拓展到除法:提出问题:“如果综合算式中含有除法又该怎么计算?” 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学习经验和对乘法、加法混合运算的理解进行思考。通过具体的例子,如 “12÷3 + 5”“5 + 12÷3”,让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计算过程,得出不管除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的结论。 总结运算顺序:教师进行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并强调这就是今天学习的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规范书写小课堂 ——— 熟悉脱式计算的格式 示范讲解:教师在黑板上以 “4 + 4×6” 为例,边讲解边示范脱式计算的格式。强调先算乘法,在乘法运算的那一步下面画上线,提醒学生注意等号要对齐,书写要规范。 学生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 P47 “做一做” 中的题目 “81÷9 + 2”“20 - 8÷2”“7×5 - 3”,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