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比例关系图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助力学生领会正比例关系图象的特性,明晰其为一条起始于(0,0)并无限延展的射线。 2、借由观察、对比、剖析等活动,使学生完整经历运用图象呈现正比例关系的流程,全方位培育观察、分析及动手实操能力。 3、促使学生体悟函数思想,深切感受从具体数据迈向图象呈现的抽象进程,切实提升运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 4、在合作交流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勇于探索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图象,深入理解图象上各点所蕴含的实际意义。让学生熟练掌握依据正比例关系图象解决简易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正比例关系图象作为射线的本质特性,深刻体会函数思想。教导学生能够依据图象展开合理的推测与估算,充分感受图象在问题分析中的关键作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需备好方格纸、直尺、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内容展示与练习题呈现)以及教学配套的练习题纸。 学生要准备好方格纸、直尺、铅笔。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建立在学生已掌握正比例意义的基础之上。正比例关系图象作为正比例关系的直观展现形式,能够更为生动形象地呈现两个变量间的变化规律。学习该内容,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还能使其初步领略函数思想,为后续函数知识的学习筑牢根基。教材以文具店彩带销售中数量与总价的关联为例,引领学生运用图象对数据进行呈现,接着观察图象特征,探究图象所揭示的规律,并借助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教材还列举了汽车行驶路程与时间、树高与影长等多个实例,旨在让学生于不同情境中巩固对正比例关系图象的认知,切实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出示题目:判断下面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判断正比例关系的关键是看两种量的比值是否一定。 (二)探索新知 呈现问题情境 教师:文具店有一种彩带,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 提问:怎样更直观地反映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出用图象表示的方法。 绘制图象 教师介绍在方格纸上绘制图象的方法:先确定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的量(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总价),再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找出对应的点(如数量为 1m 时,总价为 3.5 元,就在横轴 1 和纵轴 3.5 的交叉处描点),最后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 学生在方格纸上尝试绘制图象,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描点的准确性和连线的规范性。 观察图象,探索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绘制的图象,思考并回答问题: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可能会发现所有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把数对(10,35)和(12,42)所在的点描出来,并和上面的图象连起来再延长,你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操作后回答,发现这两个点也在这条直线上,教师总结得出:正比例图象是一条从(0,0)出发的无限延伸的射线。 教师提问:不计算,根据图象判断,如果买 9m 彩带,总价是多少?49 元能买多少米彩带?引导学生在图象上找到对应的点,读出相应的值,得出买 9m 彩带总价是 31.5 元,49 元能买 14m 彩带。 (三)深入探究 比较正比例图象和折线统计图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然后对比正比例图象和折线统计图。 教师讲解:正比例图象描述的是量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两个量都是连续的,即射线上的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