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有一首词,一经发表,立即引来人们争相传阅,使得国民党当局惊恐万分,坐卧不安。一批御用文人以“唱和”为名,大肆攻击,对其进行文化“围剿”。据说,国民党甚至还发电全国征词,但无一可以与之匹敌,最终只得悻悻作罢。 新课导入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主席应邀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期间以旧作《沁园春·雪》赠友人。1945年11月,《新民报》率先发表《沁园春·雪》。 探究:它为什么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 发表背景 一、朗读全词,整体感知 二、赏析上阕,情读雪景 三、答疑解惑,感知情怀 四、研析下阕,意读情怀 五、总结方法,学以致用 目录 《沁园春 雪》的感情基调 激昂雄壮 欢快奔放 激愤悲壮 一、朗读全词,整体感知 惟余莽莽 顿失滔滔 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今朝 mǎng tāo xùn sāo hán shǔ zhāo 字词积累 【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风骚】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在内。 字词积累 注意: 重音、停连、节奏等,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读出感情。 朗读指导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听录音跟读 朗读指导 思考: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描绘北国雪景 下阕:评价古代帝王 整体感知 2、多角度赏析诗歌上阕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意象并赏析。 二、赏析上阕,情读雪景 北国冰雪 长城大河 群山高原 雪后晴日 1、给词作中的几幅雪景图拟写小标题: 雄 壮 “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雪飘,写出了诗人视野开阔,远达万里;画面广袤无垠,气魄宏大。 “封”,写的是静态,显得凝然安静;“飘”是动态,显得舞姿轻盈———一静一动,使得雪景在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生动。 大地坚冰封冻,长空大雪纷飞,冰雪充塞于整个天地,大笔勾勒间气势磅礴、境界宏阔。 小结:品读词语和表现手法。 示范:1.北国冰雪图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大河”专指黄河。“长城”和“黄河”,位于北国,最能反映北国风貌。不仅如此,它们还是整个中华大地的象征。“内外”、“上下”,地域广阔,气概雄伟。“莽莽”有无边无际,气势雄浑的意思;“惟”的意思是只,强调了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白茫茫一片,景象十分壮阔;“顿”字,则写出冻结之速,寒威之烈,全句让人不禁联想到昔日这条母亲河波涛滚滚的雄壮气势。 天地间浑然一色,冰天雪地,整幅画面奇伟雄浑。 文化内涵 2.长城大河图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意思是: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群山高原活泼奔放的特点。 “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群山、高原以人的品格,生动地写出了群山和高原与天相接的壮阔之景,突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群山高原图充满活力和奋发的态势。 “山”———银蛇” “原”———蜡象” 3. 群山高原图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雪后晴日图,比喻,把美景比作少女的衣装,使祖国山河之美在雄壮之外又平添几分妖娆可爱。 4. 雪后晴日图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