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期末学情检测 初三化学样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项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的答题栏内。) 1.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下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春节贴对联 B. 端午烧艾草 C. 中秋赏明月 D. 重阳插茱萸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液体的倾倒 B. 给固体加热 C. 滴管洗涤后插入原瓶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B. 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C. 稀有气体含量少,没有利用价值 D.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4. 下列有关水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 B. 图2连接正负两极的玻璃管汇集的气体体积之比为2:1 C. 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是化合物 D. 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5. 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本身体积变大 B. 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C. 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相同 6.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H2O2和H2O中都含有氢分子 B. 所有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C 原子得电子形成阳离子,失电子形成阴离子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的种类改变了 7. 含有“氚”核废水直接排放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氚原子的质子数为1,相对原子质量为3,则氚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0 B. 1 C. 2 D. 3 8. “中国芯”的关键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如图为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示“□”中应填写“Si” B. 硅原子的质子数为14,m、n分别为14、2 C. 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D 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9.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提取并研制出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为人类解决疟疾防治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青蒿素与双氢青蒿素属于同种物质 B.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C. 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D. 青蒿素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 10.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氧是组成生命物质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的“氧循环”是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如图是自然界中氧循环简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转化1和转化2都属于缓慢氧化 B. 水循环过程中可通过水分子的运动完成水的自身净化、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C. 水循环是物理变化 D. 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11. 模型构建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高效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 可加热仪器分类 B.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C. 地壳中元素含量 D. 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关系 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观念: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变化,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燃烧都会放出热量 B. 科学思维: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C. 科学探究与实践: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 D. 科学态度与责任:硫酸工厂排放大量废气造成空气质量较差,硫酸厂加高烟囱防止空气污染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 13.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根据你对空气的了解,(1)—(5)填写相应的化学式,(6)—(7)填选项。 (1)空气中含量最多且性质稳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