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0107

六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第13课 冲出地球(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505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13课,冲出
  • cover
13.冲出地球 【教材分析】 《冲出地球》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第三课时。本课主要讲述了人类探索脱离地球束缚的历程。人类对于冲出地球去探索太空一直充满想象,勇于实践,目前人类已经实现了梦想。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工具的发展历程,主要介绍了伽利略望远镜、哈勃空间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对中国贵州的FAST进行详细介绍。 第二部分是人类冲出地球的艰苦历程。从中国古代万户和他的飞行器到中国古代的火箭,再发展到现代火箭,人类凭借科技的力量冲出地球,实现在探索宇宙太空自由翱翔的梦想。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第三部分是通过尝试制作火箭、体验地球引力的作用。一是将沙袋、小球、羽毛、纸片抛向空中,观察四者运动轨迹的共同特征;二是观察纸火箭飞行高度与橡皮筋弹力大小的关系,由此引出第一宇宙速度,只有突破这个速度,炮弹才会绕地球飞行。 【学情分析】 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对于观测星空、探索宇宙和冲出地球都已经由一定的认知,知道使用天文望远镜和火箭,但是不了解具体的科技发展过程,对于此方面我国的一些科研重点项目相关知识知之甚少。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索总结能力,能够通过观测和思考得出现象背后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太空观测工具的发展历程,体验技术对航天工程的重要性。 2.知道人类冲出地球的探索历程,简单了解火箭的工作原理。 3.通过体验地球引力的活动,认识物体冲出地球需要一定的速度。 4.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5.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 重点:认识人类冲出地球的历程。 【教学难点】 难点:了解物体冲出地球需要足够大的速度。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沙袋、小球、羽毛;纸火箭、橡皮筋、纸筒。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视频: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 2.仔细看视频,你从视频中获取哪些信息? 3.导语:我国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人们冲出地球探索太空的历程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今天共同探索。 [设计意图:使用视频导入,感受祖国发展的强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活动一:人类探索太空的观测工具的发展历程 1.过渡:起初,我们只能用肉眼观察太空,后来,望远镜的出现让我们能看得更远。几百年来,用望远镜观测的技术不断发展,今天,我们已经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宇宙深处了。 2.提问:离得远的物体你能看清吗?———不能,怎么样不动位置看清楚呢。学生:可以使用望远镜 3.谈话:远处的星空还能用手中的望远镜观察吗?你有什么办法吗? 4.学生交流讨论,可以使用天文望远镜。 5.你知道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谁发明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判断)打开课本学生1分钟阅读 ,找到答案。是谁?对就是伽利略。 PPT介绍伽利略以及它的望远镜。 提问:你猜他利用这个望远镜观察到了什么? 伽利略用它观测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环形山投下的阴影,接着又发现了太阳黑子,此外还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 当人们想观察更远的星空时,可以用什么望远镜呢?对啦,就是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是接收和测量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的望远镜,由天线和接收机组成。射电望远镜使天文观测突破了可见光的界限,摆脱了地球大气及气候的影响,帮助人类获取更多的宇宙信息。 还有哈勃望远镜,学生自行阅读资料,划重点。 8.你们知道现在全球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是哪个?谈话:说到中国天眼,就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南仁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