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2342

第四单元 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 学习项目三 记谱法与二度创作的空间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04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3684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四,格式,教学设计,空间,创作,二度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艺术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四单元 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 学习项目三 记谱法与二度创作的空间 教学目标 1.对比欣赏不同戏曲表演艺术家对同一个唱段的不同诠释,感受个性和创造力对二度创作的重要影响。 2.了解文字谱的特点,认识乐谱对于音乐表达的优势和弊端,理解口传心授对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对比欣赏不同戏曲表演艺术家对同一个唱段的不同诠释,感受个性和创造力对二度创作的重要影响。 教学难点 了解文字谱的特点,以及口传心授对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新知探究 1.认识文字谱 引导语:之前我们通过对比欣赏更高、更快、更强与更低、更慢、更弱的高难度音乐表演,感受了表演者二度创作的艺术魅力。由于中西方音乐形成和发展历程不同,所以在二度创作时也会有差异。其中,中西方音乐在记谱法和传承方式上的不同,对二度创作的差异有重要影响。记谱法是用成体系的文字、符号、数字或图表将音乐记录下来的方法。中国传统音乐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以文字谱为主。所谓文字谱,就是用文字记录弹奏指法、音位等的一种记谱方式。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字谱为古琴谱《碣石调·幽兰》。 (1)减字谱 引导语:(出示古琴谱)这是一张文字谱,它有怎样的特点? 教师总结:除了代表弦序的数字,乐谱中还有很多汉字的笔画,但又不构成完整的汉字,这些笔画均代表了古琴演奏的指法和技法。因此,我们称这种将文字谱的指法、技法、术语等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的记谱法为减字谱。 (2)工尺谱 引导语:(出示工尺谱)这张乐谱是我国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字谱,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语:乐谱中频繁用到了上、尺、工、凡等文字。我们称这种用工、尺等谱字记录不同音高的记谱法为工尺谱。请同学们尝试将《彩云追月》主题译成工尺谱。 引导语: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钢琴演唱用工尺谱记录的《彩云追月》主题,并说一说工尺谱具有怎样的特点。 (3)小结 引导语:减字谱和工尺谱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字谱,它们具有哪些优势和弊端? 教师总结: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对音高、指法、弦序等的记录,但不记录节拍和节奏。因此,要想把乐谱转化为可听的音响,就需要表演者以一定的节奏、节拍进行二度创作,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 2.对比赏析戏曲唱段 (1)对比欣赏京剧唱段 引导语:请同学们对比欣赏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和谭富英分别演绎的《空城计》选段《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听一听这两个演唱版本有何不同。请对比欣赏第一句。 教师总结:两位艺术家分别使用“博古通今”和“保定乾坤”作为唱词。 引导语:请对比欣赏第二句。 教师总结:两位艺术家在唱词“三请”处运用了不同的发声技巧。 引导语:请对比欣赏第三句。 教师总结:两位艺术家在唱词“执掌”处运用了不同的节奏型和装饰音。 引导语:请同学们完整聆听这两个演唱版本,思考不同的演绎对角色的塑造有怎样的效果。 教师总结:不同的演绎造就不同的气质,谭富英先生塑造的诸葛亮形象淡定自若、气定神闲;马连良先生塑造的诸葛亮形象机智洒脱、成竹在胸。 (2)对比欣赏昆曲唱段 引导语:请同学们对比欣赏昆曲表演艺术家张继青和华文漪分别演绎的《牡丹亭》选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谈一谈你更喜欢哪个版本,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张继青老师的表演热烈又恬静,欢喜又惆怅;华文漪老师的表演灵动又俏皮,娇贵又稚气。两位艺术家的表演不分伯仲,各有千秋,都表现出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名门闺秀,忽忧忽喜、亦喜亦悲的复杂心理状态。 (3)小结 引导语:通过对比欣赏两组唱段,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为什么不同的表演者对同一个唱段会有不同的演绎? 教师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