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化学家的研究 【教材内容】 《化学家的研究》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四课时。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这是一个导入活动,知道有不同的科学家,了解化学家主要工作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并制造新物质。 研究性质是化学家的主要工作之一,这一部分主要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上节课通过制作汽水,已经知道小苏打和白醋能产生二氧化碳,本课作为拓展,通过把二氧化碳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空瓶、高低蜡烛中,让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的性质。 研究成分也是化学家的主要工作,这一部分活动通过研究笔芯的黑色物质,了解颜色的成分。学生往往以为颜色的单纯的,所以通过这一实验,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认识到颜色的可以分解和合成的。 通过视频、图片资料了解化学家的发明与发现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 【学情分析】 学生对化学家的了解有限,化学家具体是从事怎样的研究、研究哪些方面、有哪些发明是学生所不了解的。本课教学中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家的主要工作是什么。而后利用化学家的发明、发现,让学生知道化学家在得出物质性质和成分的结论后,能制造出新物质,从而让学生完整了解化学家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二氧化碳性质。 通过分解实验,知道颜色是可以分解和合成的。 3.了解合成橡胶、阿司匹林的发明和空气成分以及几种营养元素的成分和功效。 科学探究: 1.能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基于自己的知识作出猜测,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颜色的成分。 科学态度: 在进行多人合作探究时,愿意沟通交流,出现不一致时,能综合成员意见,进行反复观察、实验、判断,最终形成正确结论。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认识科技改变生活,可以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 2.模仿化学家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家的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出二氧化碳对应的性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锥形瓶、橡皮管、橡皮塞、小苏打、白醋、澄清石灰水、烧杯、蜡烛、蜡烛架、火柴、铁架台、玻璃皿、橡胶鞋、橡胶轮胎、阿司匹林、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吸水纸、夹子、粗线、黑色水笔。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科学家、辨认科学家 1.提问:同学们,我们把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有一定成就的人称为科学家,其实科学家中存在着很多的分类,你认识这些科学家吗?请你连一连。 学生回答,动手连线。 2.小结:是的,在众多的科学家中,有一类是化学家,他们常常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成分,并制造新物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化学家的研究。 板书:化学家的研究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通过连一连活动辨认科学家,并初步认识化学家的工作性质,从而引出课题“化学家的研究”。] 二、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 1.提问:(出示白醋、小苏打)同学们,老师这边有两样物品,猜一猜它们是什么?上节课我们做了制作汽水的实验,你还记得混合在一起会怎么样吗? 2.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 3.提问:现在老师告诉大家,这两样物品分别是白醋和小苏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什么?怎么证明是二氧化碳? 4.研究物质的性质 实验1. 将白醋与小苏打按1:1混合起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把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2. 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空瓶中,用毛玻璃片盖住。看一看,闻一闻,观察它的特点。 实验3. 将二氧化碳气体导入点燃两支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5.实验:分组自主探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事项。 6.提问: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尝试逐条概括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汇报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