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3044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11课 太阳系大家族(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7271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课,太阳系
  • cover
11.太阳系大家族 【教材分析】 《太阳系大家族》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的第一课时。通过学习《天空中的星体》《地球、月球与太阳》以及《地球的运动》,学生已经对太阳系中的主要星体太阳(恒星)、地球(行星)和月球(卫星)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了解不同星体的不同特征。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念解读活动,主要介绍什么是太阳系,强调太阳系不仅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卫星,还包括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第二部分,认识八大行星的各自特征。第三部分是建模活动,认识八大行星的大小关系和距离太阳的远近特征,搭建太阳系模型。第四部分是阅读活动,了解太阳系的其他组成部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也是太阳系的中心; 2.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并认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 1.通过阅读文本资料、分析数据、观察图片和视频等方式,获取太阳系的信息; 2.根据获取到的信息,通过交流讨论和整理归纳,建立对太阳系的科学认知; 科学态度: 1.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对太空探索产生兴趣,对自然产生敬畏之情; 2.通过参与设计、制作等操作性活动,建立学生操作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通过搭建太阳系模型,理解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的距离、大小关系; 2.能够利用生活中容易取得的材料构建模型; 【教学重点】 收集八大行星的大小和距离太阳远近的数据信息。 【教学难点】 通过建模探究八大行星的排列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活动记录单-《八大行星“身份认证”》 学生材料:行星卡片、泡沫板(0.5m*1m)、太阳系背景图(0.5m*1m)、米尺、牙签、竹签、双面胶、小灯珠、剪刀、圆规、铅笔、尺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了解太阳系基本概况 1.神话导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 2.复述神话故事的内容,说一说,古时候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3.思考: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探索宇宙的? 预设生:通过设备了解。人造地球卫星、太空望远镜、太空探测器、载人宇宙飞船 引导:我们对宇宙有了一定了解,知道了太阳系的概念。视频介绍。 揭示课题:太阳系 小结: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太阳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颗行星、卫星、众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组成了太阳系。补充课题。 [设计意图:利用神话故事引发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视频介绍,引出本课的主题,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 二、认识太阳系概况 1.出示课本 36 页上面的一幅图片, 学生观察这幅图片, 初步了解太阳系的样子以及太阳系大家族的成员。 2.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课件展示,太阳的特征。 3.观察教材图片。说一说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讨论交流:对太阳的了解。 5.课件依次介绍八大行星。 【设计意图:图文介绍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特征,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三、搭建八大行星模型 1.出示八大行星直径数据图。谈话:有了可以用的数据,制作太阳系的模型? 2.引导:当然,制作方法肯定不止一种,今天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初级版的太阳系模型。 活动一:制作八大行星模型卡片 1.谈话:用行星卡纸、圆规、剪刀,制作八大行星。 2.小组讨论:确定制作方法: 3.教师引导正确方法:①用圆规量取相应行星“半径”,在卡纸上画圆;②沿边缘将圆剪下;③将行星模型卡片粘贴在牙签或竹签的一端; 4.交流:看一看,比一比八大行星,你有什么感受?(师引导对比大小差异) 活动二:确定八大行星位置,组装模型 引导:八大行星已经有了,怎么把它们放到对应的位置上呢? 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