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4763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5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166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数学,人教,三年级,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 cover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围绕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展开。主要内容是探究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即 1 平方分米等于 100 平方厘米、1 平方米等于 100 平方分米,以及平方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为 10000。同时引导学生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运用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准确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 通过观察、操作、计算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空间观念。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熟练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理解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是学生掌握换算方法的基础,只有理解了为什么 1 平方分米等于 100 平方厘米、1 平方米等于 100 平方分米等,学生才能在换算时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而不是单纯地记忆数字。熟练进行面积单位换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在生活中涉及到面积计算和比较时,经常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从长度单位进率迁移到面积单位进率,存在一定的思维跨度。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学生将边长的长度变化与面积的计算联系起来,理解边长扩大一定倍数后,面积的变化规律,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四、教学准备 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边长为 1 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图纸、多媒体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新课 知识回顾:在黑板上写下 “长度单位”,引导学生回忆常用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提问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生回答后总结:相邻两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引出课题:在 “长度单位” 旁边写下 “面积单位”,提出问题:“常用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 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本节课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的学习。 (二)探究进率 探究 1 平方分米与 1 平方厘米的进率:教师展示一个边长为 1 分米的大正方形教具,让学生思考如何求其面积。 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求解,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把 1 分米换算成 10 厘米,计算 10×10 = 100(平方厘米);还有学生直接用 1×1 = 1(平方分米)。通过对比这两种计算方式,得出 1 平方分米 = 100 平方厘米的结论。 探究 1 平方米与 1 平方分米的进率:引导学生仿照上述方法,思考 1 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边长为 1 米的正方形,并尝试计算面积。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几位同学分享计算过程。 最后总结:边长是 1 米(10 分米),面积 1×1 = 1(平方米),也可表示为 10×10 = 100(平方分米),所以 1 平方米 = 100 平方分米。 总结相邻面积单位进率:引导学生观察得出的两个结论,提问:“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总结: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三)区分两类单位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区别。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讨论并适时引导。 汇报总结:小组讨论结束后,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整理:长度单位用于表示长度,如米、分米、厘米,相邻进率是 10;面积单位用于表示面积大小,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进率是 100。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两者差异。 (四)实践用进率 例题讲解:展示交通标志牌的题目: “右面的交通标志牌外形近似正方形,边长 80 厘米。标志牌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计算面积 80×80 = 6400(平方厘米),再根据面积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