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465662

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第1课时) (课件 23张ppt+教案+练习)

日期:2025-04-04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242682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节,探索,地球,表面,1课时,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探索地球表面(第1课时) 【核心概念】 10.地球系统 【学习内容与要求】 10.4 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 ⑦举例说明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识别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主要地形。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和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认识不同类型地形的基本特征;认识等高线地形图,并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判读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 2.科学思维: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关系;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特点判读山地的地形部位,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3.探究实践: 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通过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增加动手实践能力。 4.态度责任: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形成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分二部分,第一部分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和相互关系。第二部分是是地形和等高线地形图,教学活动从读图开始,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结构,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并能辨别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了解外力对地形的改变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和发展。鲜艳的花朵,丰硕的果实,挺拔的枝干,都离不开这片十地。 那么,地球的圈层结构是怎样的 是什么力量让沧海变桑田?土壤是由什么组成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土壤又有什么关系 2021年3月19日,沉睡多年的冰岛法格拉达尔火山再次喷发,大量岩浆从地壳裂缝中喷涌而出。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对地球表面有什么影响 引入课题 地球的圈层结构 情境展示: 问题探究: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这层岩石是地球的“外壳”,它和地幔顶部岩石共同组成岩石圈。 情境展示2: 问题探究:什么是水圈和大气圈? 思考交流:地球上分布着水和大气,水形成了水圈,大气形成了大气圈。 继续探究:水圈、大气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思考交流:海洋、湖泊、河流和冰川中的水以及大气圈中的水等水体,构成了地球的水圈,水无比重要,是所有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被大气所包裹,大气是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呼吸所必需的,能减少来自太阳辐射的伤害,保持地球上的温度使之适合生物生存,影响着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情境展示3: 问题探究:地球上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关系及与生物圈的关系。 思考甲流: 归纳提升:地球上的水圈、大气圈、岩石圈既彼此分离,又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地球上的矿物质、空气和水,加上适宜的温度,造就了适合生物生息繁衍的地带,称为生物圈。生物圈分别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最大的圈层。 继续探究:土壤固体部分与地球各圈层有什么关系?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 先学地球内部圈层,其中的岩石圈为地球外部圈层学习知识铺垫。 用建模型、图示来说明关系,有利于理解。 地形和等高线地形图 情境展示: 问题探究:这种不同地表形态称为什么? 思考交流: 归纳提升:地形。陆地地形主要有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五种类型。 地势是指地表形态高低起伏的态势,包括坡度的陡缓程度和地表的相对高度。海拔是指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 探索活动 观察图,并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的地形,描述不同地形的基本特征。 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