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 入 唐宋词的创作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专门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感的。但其作者基本上都是男性,他们写的词被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李清照是词史上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的“闺怨词”是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是说自己要说的话。所以,她的出现使词坛放射出了一道新奇的光芒。 声声慢 李清照 壹·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派词宗,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藏书甚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与夫赵明诚(吏部侍郎赵挺之子)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编写了《金石录》。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人物生平 1103-1126年:与赵明诚结婚,婚后融洽欢娱,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研究,度过了这生中最安宁、幸福的日子。 1126年:北宋末日,腐败透顶,金兵入侵,围困京师。 1127年:金灭北宋,二人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终年49岁,李清照时年46岁。 1130年:李清照为赵明诚解不白之冤,在越州、台州、黄岩、温州之间漂泊。 1131年:卜居浙江会稽,又逢盗贼,重病缠身,几欲丧命。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34年:整理完成赵明诚遗著《金石录》。 1151-1155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 词风 南渡前 南渡后 内容 词风 创作以靖康之变后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多写少女、少妇时期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 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清新明快 细腻婉转 哀婉凄清 苍凉悲楚 写作背景 这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当时,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丈夫也病逝,避难的过程中作者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于是作者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这是作者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贰·朗读体会 朗读体会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qī)戚。乍暖还(huán)寒时候,最难将(jiāng)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低沉悲戚的语调和较为缓慢的语速 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心中更觉凄惨悲戚。忽暖忽冷的时节,最难以养息。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得住傍晚之时的冷风急袭。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原来的旧日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凄凄细雨淋沥,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这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译文 整体感知 这首词的词眼是哪个字? 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直接抒情 主旨句 抒情 手法 即事抒怀 借古抒情 用典抒情 3.借事抒情 2.借物抒情 1.借景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融情于景、触景生情、 以景结情、乐景哀情 间接抒情 咏史怀古诗 咏物诗 写景诗 知识链接 托物言志、咏物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 伤今、借古抒怀 整体感知 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威。 直接抒情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叁·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 寻寻觅觅 冷冷 ... ...